鼓号声响彻战场,震落晨霜。
大道东西,数千骑越过田埂,甲胄反射着晨光随战马上下起伏闪烁,像沙滩上的砂砾。
青龙旗在沙尘中若隐若现。
马蹄声初如闷雷逐渐连绵不绝,隔数里地都能听得清楚。
赵立宽再令升起帅旗,步军开始向前沿推进。
战已经打到第三天,这种规模的大仗,双方都已十分疲惫,城内安顿满伤兵。
尸体来不及处理,赵立宽不顾众人反对,下令焚烧。
要是平时他不会这么强硬怕影响士气,可这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候千万不能出一点差池,要是起了疾疫之类,更加麻烦。
之前两天,都是他们利用骑兵优势率先进入战场,占据有利地形。
今天却不同。
前锋骑兵才越过大道,叛军也率先派出骑兵进入战场,准备与他们交锋。
赵立宽皱眉有些不敢相信,太反常了。
也不敢怠慢,在帅台上询问钟剑屏:“你看对面多少骑兵?”
“两到三千。”
叛军将骑兵结成五个方阵,东西横列,开始进入战场。
“他们这是自寻死路!”赵立宽一眼就看出这种阵型的弱点。
他手下归化军常年与辽军交战,骑兵战法非常娴熟。
叛军摆出这种阵型确实是骑兵常用的,但那是对付步兵的打法,追求饱和攻击,一次性发挥出尽可能多骑兵冲锋的威力。
而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
坏处就是完全放弃骑兵的机动性,在这种阵型中,多数骑兵前后左右都是战友,根本动不了,只能按预定路线往前冲。
赵立宽立即让人去把侯景、罗城勇等归化军将领叫来。
他们都是归化军将领,常年和辽国骑兵交锋,对骑兵战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两人来后赵立宽立即嘱咐:“侯景率游骑袭扰,往叛军反手绕,罗成勇率重骑迎战,以环形阵接敌。
“诺!”
两人领命,立即上马到阵前,点兵马出阵。
环形阵是一种一直用到后世的战术,也叫“8”字战术。
这是北方边境军队与辽军骑兵交锋时用得最多的战术。
其中有很多战术细节,但粗略讲就是将骑兵分左右两队,中间隔开至少两丈以上。
接敌之后左队向右迂回冲锋,右队随后向左迂回冲锋,反复交替进攻。
因其运动轨迹如同圆环相扣,所以叫环形阵,而到后世又因为与阿拉伯数字“8”相似被称为八字战术。
这种战术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霍去病与匈奴人交手时使用。
而北方边军多年摸索下来,发现这种战术在骑兵交锋中是最好用的几种之一,特别适合对付敌方骑兵死板的阵型。
两队骑兵要求一般不超过两列,这样骑兵可以左右机动,不会与战友相撞,同时能快速拐弯,迂回,充分发挥机动性躲避进攻。
减少对面箭矢等远程武器的伤害,这种阵型下敌人的视野中就只有最前面两到四个骑兵,后方骑兵都躲在战友身后。
其次走环状路线还为迂回,马上无论使弓还是使用兵器,总有一面是反手不好攻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