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在态势图上,歼-11B编队是取捷径迎头飞向F-15J,要在F-15J编队和2号舰之间的空域建立防线,然后把它们往外赶。
PL-10是刚服役的先进第三代格斗导弹,拥有最大25公里的射程,最大过载是惊人的45G,这意味着这种格斗导弹的机动能力远胜于当前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导弹。
友机已经过去拦截,李干放心了不少。
不过,他很快注意到了东面出现的一个雷达信号特征突出的目标,早期预警雷达捕捉到了该目标。
目标甄别系统很快弹出了提示——那是一架美军的RC-135侦察机。
这种侦察机性能比EP-3还要先进,能够执行信号情报、电子情报和弹道导弹情报的侦察。
歼-35的出现是瞒不过美苏两国的,在鼎新试验基地进行了那么长时间的试飞,早就被美苏的卫星拍了一堆照片了。
美国人肯定是有判断的,这架RC-135就是奔2号舰来的,就是奔歼-35来的。
歼-35的信号特征、电子特征等,属于绝密中的绝密,越晚被敌人掌握,就能保持更久的优势。
李干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飞行,他被动接受信号,按照预警机提供的航线进行飞行。
不过,RC-135是从2号舰的东面飞过来的,明显是从关岛方向起飞过来的。
李干计算了一下相对速度,如果不做反应,RC-135很快会进入2号舰的100公里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里,RC-135能够轻松搜集到电子信号。
李干正打算打破无线电静默提醒预警机做出反应,预警机上的指挥员立即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两架歼-11B接到命令,立即转向,同时打开了加力,机头直指RC-135。
李干对预警机的反应很满意,这说明部队在执行此类任务的时候,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如果此前起飞的是四架歼-11B,那么就没有富余的力量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这种常态化防空拦截几乎每天都发生,东大空军对此是有充分的考虑的。
李干保持巡航速度飞到了距离2号舰120公里的位置,他按照计划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了4000米,再继续飞行二十分钟,就该降到1000米以下,然后目视搜索2号舰。
在茫茫大海上,巨大的航母飞行甲板比指甲盖还要小,要着舰,首先要目视到航母。
前几年,11号舰服役不久,海航在进行新飞行员训练的时候,就出现过好几例飞行员找不到航母的情况,不得不取消着舰掉头返回陆基机场。
这种情况要是出现在作战中,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航母上的战斗机一个难以克服的劣势就是,无法像陆基机场那样随时能够得到战机补充,必须要回港或者靠近陆基机场。
因此,在海战中,航母每损失一架战斗机,其战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的。
此时,谁都没有预示到,一次日常的空中拦截行动,会逐步发展为大机群之间的对抗。
2号舰在远海海试不是一天两天了,海军的舰艇、空军和海航的飞机,每天都在为其提供护航和空中掩护。
像今天这种情况其实是常态了。
然而,早期预警雷达基地一道紧急战情通报,让李干意识到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了。
鹿儿岛基地上空突然出现了大量空中目标,第一次分析结果是,足足有32个空中目标信号。
而关岛西北方向,即在RC-135后方,出现了16个空中目标的信号。
突然之间出现了48个空中目标信号,其航向直指2号舰。
李干扫了一眼与2号舰之间的距离,90公里。
他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