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八月份是海参崴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这个城市的气温常年保持在十几度,除了只有三个月的气温是个位数,是避暑的好地方。
不过,夏季天气多变也是一个特点,沿海地区进入了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基本都是这么个路数。
李远海下达指示,“洞幺,暂停起飞。”
“洞幺明白!”李干回答。
尽管他以前飞过舰载战斗机,但现在的情况不同,蒸汽弹射器尽管进行了多次弹射小车的试验,但是实机弹射还是第一次,而且歼-15又是试验状态中的飞机。
稳妥第一位。
半个多小时后,大雨停了,众人松了口气,气象部门的人更是心里那块大石头放了下来。
预测出现这么大的误差,气象部门是有责任的。
“洞幺,可以起飞。”李远海下达了起飞指令。
李干竖起大拇指,起飞控制员立即竖起大拇指,操控蒸汽弹射器的控制员按下释放按钮。
李干左手紧握扶手,右手虚握操纵杆。
蒸汽弹射器瞬间迸发出强大的气压,牵引着战机高速向前滑跑,在短短的两秒钟之内,战机的速度就达到了142节,即大约270公里每小时。
这是战机起飞所需要的速度。
因为是陆基舰载机训练场,因此蒸汽弹射器设定的两秒加速峰值为180节,即335公里每小时。
原因在于,航母在起降舰载机的时候,是迎风高速航行的,航母本身有30节的航速在,而陆基舰载机训练场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只能提高蒸汽弹射的加速峰值来实现。
92米的加速滑跑后,李干立即向后拉操纵杆,战机起飞!
飞行塔台一阵欢呼,这标志着东大海军舰载战斗机部队,完成了首次弹射起飞。
这只是开胃菜,真正的难点在拦阻降落。
拦阻着舰是世界公认的超高难度飞行动作,没有之一。
飞行甲板的降落跑道一百来米长,飞机要以起飞速度触舰,挂上第二道或者第三道拦阻索,如此才能安全着舰。
挂上第一道拦阻索说明降落高度过低,有撞上舰艉的风险,挂上第四道拦阻索说明降落高度过高,有掉进海里的风险。
东大海军正在建造的首艘航母,采用的飞行甲板采取的是120米降落跑道,第一道拦阻索距离飞行甲板尾端是50米,四道拦阻索之间的距离是12米。
区区12米的间隔,对起飞速度着舰的飞行员来说,和穿针引线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个难点在于,飞机要保持起飞速度进行着舰,如果挂索失败,飞机能够立即进行复飞。
说白了,这种降落方式就是飞机起落架砸在甲板上,飞机的机身结构、起落架系统,全部都要加强,一定要比陆基飞机的强悍,否则根本扛不住如此强大的冲击力。
对飞行员来说,在几百米的空中,飞行甲板就是指甲盖大小,要以三百多公里的速度精准地砸在甲板上,而且还要挂上第二道或者第三道拦阻索,太难太难了。
最理想的情况是挂上第二道拦阻索,这是最有的中间值。
李干在机场上方绕场飞行了十几分钟后,请示进行拦阻降落。
李远海批准了。
任务转到了飞行甲板左侧的着舰指挥官身上,有三个人,全都是老毛子,他们身边分别有三名东大海军的停飞飞行员,都是四十岁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