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刺激,1985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也非常激动人心,从4。04万亿美元增加到4。45亿美元,这是连续两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0%了,1984年是从36。3到4。04万亿。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5。2%,从2。55万亿美元变成2。94万亿,相当于美国的66%。不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此前有经济学家估计得更高,曾一度估计是18%20%,现在15。2%的数字似乎表明中国通过资
金杠杆在压制某些产业,不让其过快膨胀。
通过银行的资金松紧、不同行业给予不同的利率政策、对外资进行政策性限制,这是现在中国对经济的控制方式,中国要从国家层面上鼓励哪些产业、抑制哪些产业,外界是不难看出来的。
中国并非对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律大开绿灯给予充裕的资金。相反,中国央行限制了总的投资额,除此之外央行却还继续对农业和交通基建等传统产业进行大笔投资。
1985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也在10%以上,从1。32万亿增长至1。48万亿。这完全是在日元保持260:1的低位固定状态下达到的数字,没有升值吹水。但现在日元已从260:1升值到200:1,所以1986
年日本的经济总量,按美元计价可能会很可观。
然后就是被世界遗忘的苏联经济了。苏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是1。24万亿美元,增长了2%。
本来按照五年计划的目标,写入0GAS系统中的苏联经济增长目标是4%,但1985年是0GAS系统被现实"制服”的一年,安排的任务计划直在飘红弹窗,但国家计委和各级监督部门已对此无能为力。
克格勃虽然也介入了OGAS生产计划的监督执行当中,但自安德罗波夫死后,克格勃的监督和强制执行力度也一落千丈。克格勃依旧具有庞大的编制,依旧在各个部门无孔不入,但却没以前那么有效了
甚至连反怠工、反寄生虫、反酗酒这三大传统任务,现在也都开始松垮下来。怠工者和寄生虫的抓捕处理数量急剧减少(但所有人包括苏联高层都不认为苏联工人现在突然变得积极起来了),反酗
酒是真在反,一瓶最普通的伏特加都要8个卢布了。
如果不谈GDP:谈工业和农业总产值,那苏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不是GDP停滞不前而工农业总产量提升很快。钢铁产量从1。7亿吨增加到1。72亿吨,几乎没有增长,汽车产量从260万辆增加到265
。辆。。。这大概也就是一家车联合体的流水线一次停机维护期的产量差距。
粮食产量。。。不知道。但是苏联在人口净增长55万的情况下,1985年粮食进口增加了200万吨。不过在农业产量数字中有项很诡异:棉花。全年苏联棉花产量达到770万吨,其中乌兹别克共和国的
棉花产量609万吨。考虑到咸海已经成了咸湖,很快就要变成咸坑,这个数字绝对不正常。
在棉花弊案沸沸扬扬、甚至乌兹别克第一书记拉希多夫在接受调查期间突然心脏病发作暴毙,最终的结果却是乌兹别克的党政干部大多安然无恙,继续欢快地吹水自己的棉花。
不仅党政干部安然无恙,曾担任克格勃调查组组长的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尤里丘尔巴诺夫也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当调查组组长了,调回莫斯科继续担任克格勃副主席,生活优裕,常年度假。
《苏共中央发布,决定进行经济政策改革》
“4月17日,戈尔巴乔夫宣布了经苏共中央表决同意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意味着自赫鲁晓夫以来苏联力度最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即将开始。”
“苏联的经济经济严重偏重于重工业建设,其中重工业又偏向于军事工业。尽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屡屡提出要加大轻工业的建设力度,尤其是人民消费品的生产,但每一次运动均以失败高中。苏
联的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比例失调,除军事工业外的其他工业门类技术停滞、劳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工厂效率低下,产品的技术落后且制造品质差。
“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改革派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
“戈尔巴乔夫的进退两难之处并非在经济政策,而主要是在社会方面。怎样在种种互相矛盾的社会利益之间作出选择?这些社会利益从开始就互相冲击,而且会达到爆炸性的程度。
一《华尔街日报》难得地报道了次苏联的经济改革。
看起来苏联经济和美国并无太大关系,除了苏联以石油作抵押在华尔街的一些银行有借款,其他基本处于纯脱钩"状态。因此苏联的经济动态本来就不是美国报纸的主要内容板块。就在这一天的《华
尔街日报》上,这篇苏联经济改革的报道文章放在第三版,而苏州因台风停电48小时的新闻放在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