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农历牛年。
建国36年,二战及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
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准海”号预定入列的年份。
罗纳德里根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一年。
1月20日的就职典礼上,里根演说中倒是没说OTL中的演说词"合众国正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因为现在是1985年而不是1981年。。。
在过去四年,也就是吉米卡特的第二个任期,美国对个人所得税全面实行分期减税,因为这事和民主党共和党无关,发现市场消费不振的时候常规操作就是减税。
过去四年降低了货币的超发供应量,抑制了通胀。这也属于“里根干得,吉米卡特也干得”,本来就不是总统个人决定的,而是得听美联储的。
所以现在,1985年的里根该讲些啥呢?
里根讲的第一点是应对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体对美国产业构成的挑战,调整美国产业的定位与结构,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推进军队技术转为民用,以加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
这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体没有点名,反正大家都知道是谁。
第二点是“调解劳资矛盾,建立劳方、资方、政府的三方合作机制,使工会有序和健康发展,但对国家产生安全威胁的举动必须得到制止。
没错,现在美国的劳资矛盾以及工会运动比原历史位面激烈多了。
美国传统制造业至今为止仍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不仅军事工业开工饱满,订单充裕,民用的制造业尤其是大型复杂装备的制造业也非常繁荣。
装备制造业的繁荣可认为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工业母机而带动的。但另一反面,日本制造业也想分杯萸,不断地打价格战。不但汽车在打价格战,大型装备也是日本也具有不错的大
型装备制造能力。
因此企业主不得不对工人工资斤斤计较。
这些在厂里抡大锤的蓝领们可比硅谷码农彪悍多了(也是因为工资低多了),既有组织力又有执行力,还都是肌肉发达的大块头,当发现自己的工资增长赶不上通胀时,就果断罢工。
在1984年,吉米卡特任期的最后年,美国全国的罢工次数比1983年增长了30%,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增长率。
里根和他的班子也注意到了劳资矛盾这个是未来很可能爆雷的点,因此在就职演说中专门提了一段。
北京。
《中国将迎来11亿人口日,生育率有所下降但新生人口仍非常庞大》
“根据1983年全国人口普查及1984年的抽查数据推算,1985年1月,中国人口已达10。89亿。根据人口增长的速度推算,中国将在1985年底、1986年初达到11亿人口。”
“当前中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7%,而中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5%。”
“中国用占世界7。5%的耕地,生产出了全世界20%的粮食。中国人民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全球提供了大量优质先进的工业品;而全球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额外的足以让10亿多人民吃饱吃好的农产品。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工业能力与科技能力还将继续向前迈进,我们买得起粮食。不过现在值得思虑的一一个问题是:全世界有那么多的粮食卖吗?
。
在中国的报纸提出了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发布了1984年的《世界粮食及农业报告》。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去年世界农业和粮食形势的评价是"有好有坏的一年”。
“持续数年的第三世界经济衰退造成许多国家国民收入状况恶化。收入状况的恶化使得国民的营养水平不断降低。与此同时,具有充沛购买力的国家大量购进粮食,其中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已连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