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拉,来智利!”
圣地亚哥街头游行民众打出的标语。
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游行民众的口号则是:
“格瓦拉,先来我们这里!
智利现在的皮大帅就不用说了。乌拉圭,这个阿根廷东边的隔壁邻居国家,现在也在军政府统治之下。
乌拉圭和阿根廷其实有几分相似。两国都是农牧业发达的国家(虽然乌拉圭面积小点),这就意味着发展的上限很高。20世纪初到一战这段时间,美国资本向南美输出,同时欧洲的战争危机导致资
本外流,乌拉圭和阿根廷接纳了欧洲和美国的巨额投资,度成为当时世界最发达、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但二战以后,乌拉圭也和阿根廷一样,经济慢慢下滑,在世界经济排名中的相对名次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大致一样。
1973年,乌拉圭总统胡安博达贝里获得军队的支持,解散议会。本来博达贝里是民选总统,只是想利用军队之手对抗议会,但没想到军队来了就不走,自己反成了军官集团的傀儡,因此1973年政
变标志着乌拉圭进入军政府时代。
军政府时期的乌拉圭大肆镇压工运,解散工会,控制全国媒体,囚禁不听话的记者,取缔所有左翼政党并将数百名左翼党派人士投入监狱,这几年有45人在监狱中死亡,另有100多人失踪,这些都
是比较有头有脸的左翼党派负责人。
1981年,阿尔瓦雷斯将军就任乌拉圭总统。这个新总统有点儿在政治上松动的意思,1982年宣布乌拉圭将开始宪政改革计划,但乌拉圭的军官集团对此阳奉阴违,阿尔瓦雷斯本人的态度也是犹疑
的,这大半年时间乌拉圭的改革是进一步退一步,有时候进两步退三步。
乌拉圭民众不满蜗牛一般的军政府改革进程,认为军政府根本就是在敷衍,非常不满,在街头打高喊“切格瓦拉,快来乌拉圭!”
切格瓦拉:那我到底是先解放东边的国,还是先解放西边的国?
要说民怨,那肯定是智利比乌拉圭大得多,要知道阿根廷军政府的直升机丢人就是学的智利,一个把人丢大西洋,一个把入丢太平洋。
但是智利的情况又不太一样,智利无论地方政治还是军队山头,都分成北、中、南三派,革命有可能爆发内战,因为智利的地形和政治现状图谱,内战非常容易导致分裂。
如果分裂成两个国家,国足的排名就降一名,分成三个国家就降2名。
12月31日,1982年的最后天。乌拉圭总统阿尔瓦雷斯将军发表电视讲话。
“乌拉圭政府将回归平民。”
“1985年的乌拉圭大选将是没有军人集团参与的民众的选举。”
“为保证乌拉圭政治在下一任总统大选之前回归正常化,1983年2月1日,政党和政治社团将可以恢复注册和政治活动。
“乌拉圭议会将在最高法院院长拉斐尔布鲁诺的意见参考下,制定一项大赦法案,释放政治犯并消除自1972年1月1日以来因政治罪而被关押的犯人的犯罪档案。”
“这一时间表进程不会推迟。。
乌拉圭军政府认怂。
对了,还有巴西。巴西属于自觉认怂的那种。
巴西1964年4月1日的政变建立了由军官集团把控的军政府,这个军政府还行,治国能力在世界军政府里面算是高分档,在七十年代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巴西奇迹"(虽然有点夸张了)。
巴西军政府现在自己准备退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巴西金融业发生危机,接着1981年的拉美债务危机巴西承接了全拉美80%以上的打击,进入通胀时代。军政府干脆就不干了。1982年巴西
举行了该国20年来的第一一次全国性立法机构直选,接着又宣布1984年的总统将为无军人和军官集团参加的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