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大家伙直接烧柴,偶尔剩下一些没烧成灰的,二次用确实是没有烟,但也不耐烧了,大家还觉得林春桃这是浪费柴禾,把木头这么焖着烧过了,再烧都不经烧了。
而且,这边松林多,他们又靠山,冬日冰雪偶尔才有几日,夏日砍一些松木放着晾干,那几日拿出来在火塘里面一烧,特别暖和,没必要平白费二道手脚。
但林春桃偏说会更好用,特别是烤火,没有烟还比柴耐烧。
大家当时是不信的,但架不住好奇。
这窑还没有开,一天有几波人跑来看。
遇见林春桃时还要问一下她那个柴啥时候烧好?
林春桃也没瞒着他们。
这不,她准备开窑子时,周边围满了人。
林春桃把窑子前面的那个小门敲开,窑子里面已经是一片漆黑,她猫着腰看了看,木头的形状还在,林春桃大喜,她第一次烧,就和开盲盒似的,就怕打开只有一窑子的草木灰,还有这么多村民围观呢,那大家可就要笑话她了。
刚开窑子她也没钻进去取炭,只是从边上拿了两根出来,轻轻磕碰,还有清脆的声音,林春杏在旁边问道:“姐,烧成了吗?”
林春桃回道:“成了,去拿一个竹筐过来取炭。”
林春杏应了一声就朝院子里跑去了,围观的村民都蹲了下来,让林春桃再拿两块出来看看,林春桃又拿了几块出来,他们拿着仔仔细细地看,看着看着几人就讨论起来了。
“这和我们烧剩的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春桃烧的这个要硬一些。”
“是,也是奇了,这么捂着烧就不会烧成灰?”
说着他们还问起了林春桃:“春桃,你这捂了好几日了吧?”
林春桃点了点头,“嗯,有四五日了。”
“你这咋弄的呀?真耐烧吗?”
林春桃还没回话,便有人问道:“春桃,人家城里人烧的炭,不会就是这种的吧?”
“木炭的话差不多就是这个。”
益州地处南方,北方的煤炭运到这边价格很高,这边草木旺盛,大家也就是以烧草木为主,城里家境不错的大家买木炭烧,林春桃她们做汤粉也买了不少木炭,六七文一斤,虽然耐烧,但日日用也是一笔挺大的花销。
卖炭翁偶尔会挑着炭在村子里叫卖,但几乎没有人买,就是贵。
大家都觉得那是城里人才用得起的东西,就让林春桃给弄出来了?
众人打量着林春桃,试探着问道:“春桃,你烧这个炭去卖吗?”
林春桃摇了摇头,“现在不卖,烧的这点儿炭只够自己用的,等我再烧两窑看看,稳定出炭了,婶娘们要是想试试,也可以去弄些柴来,我给大家烧一窑。”
听林春桃这么说,大家都跃跃欲试,面带笑意的客气道:“会不会太耽搁你做事了。”
林春桃笑笑:“没事,我可以帮大家先烧一撮箕的量试试看,要是以后想多烧,那我可以教大家烧,自己挖个窑烧也方便。”
林家朗也在人群中看,他们近些日子就是卖柴,卖范丽娘做的绣品维持生活,看到林春桃烧出了炭,他们之前背去的木头也是烧炭用的,但是柴比炭便宜好多,要是自己会烧炭的话,就可以背炭去卖了,还能多赚点钱。
他看着林春桃,虽然她说会教大家烧,但这些人或许不包括他,感觉这事儿有盼头,但他又感觉很没底。
村子大部分的人都想着是自己烧点用,少数那心思活络的,才会想着烧这炭背到县城去卖。
林春桃不准备烧炭卖,所以别人是烧了自己用,还是用来赚钱,她也没所谓。
要是村子里的人真能靠烧炭赚到钱,让生活越来越好,那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林春杏拿了竹筐来,林春桃把炭窑里面的木炭都给取了出来,这窑子挖得不算大,炭全部取出来也就有满满的三大竹筐,对比这放进去的柴,林春桃感觉这个出炭量还是很不错了,主要是烧了自己用,林春桃也就没在意这个出炭量,开始烧的时候没称重,现在也就没有确切的数据了。
取完炭,桂枝婶她们帮忙把竹筐给搬了回去。
裴英问道:“今天还继续烧吗?”
林春桃想着要封烟囱的时间,现在烧那子时或者丑时就得来封烟,睡着了又起来麻烦,还不如晚点,等寅时后封烟囱比较方便。
“晚点再烧。”
得了林春桃的话,裴英道:“那柴晚点再搬吧。”
林春桃应了一声,她们回了院里,村里人也就散了。
林家朗心事重重的回到家里,范丽娘正在教孟玥和林朵儿如何做针脚,如何缝制衣裳能让里外都看不到线头,还牢固,不会轻易扯开。
林朵儿跟着学了几日,她看着范丽娘做绣品,绣品是很好看,但太复杂了而且她觉得做那么多花样也没用,就比较没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