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桃夭定终身-高冷帝君漫漫追妻录 > 复仇(第1页)

复仇(第1页)

这年的夏天对于诸儿来说过得十分恍惚。四月鲁君和婉来齐,匆匆而来匆匆而归,鲁君丧了性命,他没能挽留住婉。

五月鲁国使者前来齐国发难,要齐国为鲁君的死给出一个说法。诸儿本来找了身形极似彭生的死士,打算当着鲁国使者的面宣彭生的罪,再在行刑时用死士代替。

结果彭生在行刑时自己先断了筋脉,绝了性命,鲁国人亲眼看着彭生在闹市人头落地,这才算勉强为鲁君的死挽回了些面子,齐鲁之间没有因此再起战乱。

彭生死后,诸儿忧伤不已,常常噩梦缠身,幸亏姜太医医术高明,调理了个把月,到了初秋,才将诸儿涣散的心神收回。

除了彭生,诸儿心中最郁结之事莫过于郑忽之死。身体恢复之后,诸儿一心要做的便是杀到郑国,生擒高渠弥,逼如今的郑君退位。众人之中没有敢上前劝慰的,一来郑忽是诸儿的心结,替郑忽报仇是他的首要大事;再者如今郑国新继位的子覃和齐国不睦,若真能逼得郑国变天另立他人,对齐国的未来只有好处。

七月,齐国遣了使者到郑国,想和郑国新君建立盟约。子覃喜不自胜,他登基后第一想结交的便是齐国,齐国和郑国多年修好,齐国又兵强马壮,若要坐稳王位,齐国是绕不过去的一关。高渠弥极力劝阻,力陈当今的齐王诸儿和上任国君郑忽情如兄弟,子覃是替了郑忽的位子且郑忽又死得不明白,高渠弥担心诸儿不是真心结交。

子覃却笑着说:"齐王一心称霸,又岂会因私废公?他看中是郑国这个盟友,无论谁在王位都是一样的。若我拒了他的好意,今后再无机会和他交好。"

高渠弥心中叫苦不已,但拗不过君王意思,只得陪同子覃前往首止会盟。祭仲是前朝郑忽的心腹,如今不被子覃重用,他知道此行蹊跷,便推说自己病重随行不得,子覃也不勉强,由他去了。

九月初八日,首止天蓝如洗,真真是登高望远的好天气。子覃和诸儿登上盟坛,子覃心中正得意不已,以为首止会盟将要成就一段佳话,但看诸儿脸色如冰,全无一点笑意,心中忍不住升起几丝惧怕。

子覃强打起笑意说道:"齐王,今日秋高气爽,真是难得的好日子,过了今日,诸侯间将无人不知我齐郑亲如兄弟,任谁都要对你我两国敬上三分。"

诸儿冷笑道:"郑君难道不知齐郑本就亲如兄弟么?我和贵国先君郑忽自年轻时便并肩出生入死,一起打过的仗数也数不清!"

子覃勉强笑着说:"自然,自然,可惜先君已去,所以今日才相约再续前缘。"他尚未发现在一旁站立的高渠弥早已面如土色。

"先君是如何离世的?"诸儿转头望了望旁边的高渠弥,平日好看的桃花眼此刻好似要射出利刃,青天白日里高渠弥只觉汗流浃背。

子覃哪料到诸儿此行是来兴师问罪的,惊惧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高渠弥只得答道:"先君因疾而去。"

"可我听说他是在烝祭回来的路上遇到贼徒,遇害身亡的。"诸儿声音冷若寒冰。

到了这个时刻,高渠弥已明白诸儿此行问罪而来,索性不再回避,挺胸说道:"郑国嫡庶相争,已有数年,子忽亦是驱赶了子突才继位的。大家各有私党,见势而发。现在新君继位,齐王只需认郑国这个朋友,又何须管我郑国的家务事?"

诸儿再也忍不住胸中怒气,大喊道:"你这恶贼,谋害我兄长性命,还敢在此狡辩。今日正是好日,我要将你拿下正法,替我兄长报仇。"

高渠弥仗着自己身手高强,正准备站起来反击,石之纷如从身后涌上,直接拿绳索套在高渠弥的脖子上。高不以为意,拔出宝剑,准备砍断绳索,谁知前后左右一下子冒出死士十余人,一起上前把高推到在地。任高渠弥本领再高强,也推不动这人墙,不一会儿就被五花大绑,被众人押着退了下去。

子覃早已魂飞魄散,吓得忙要逃离,郑国的守卫上来救主,却哪里敌得过齐国的埋伏,这些死士你一刀我一刀,竟活活将子覃砍死了。可怜子覃继位不到一年,就落得如此惨状。

高渠弥眼见着子覃倒下,齐军虽囚了自己却毫发无伤,他正在想着用什么法子求齐王原谅他饶他一条性命,谁知诸儿走到他的面前说道:"你,我不会让你死得这般痛快。我要把你拉到当初我兄长遇害的烝祭途中,将你五马分尸,为我兄长招魂!"

诸儿飞马在前,高渠弥囚车在后,一路来到了郑国国都,祭仲早听说了首止的政变,几日前就城门大开,只等诸儿入城。

诸儿见到祭仲时,祭仲泪流满面,他带着诸儿众人来到当时郑忽遇害的郊外,高渠弥惨烈的声音随着马的嘶叫声在空中盘旋了许久,直至天空变色,暴雨倾盆,高的声音才渐渐被雨声淹没。

诸儿跪倒在地上,地上的雨水混着血水浸湿了他的袍子,藏在心中一年来的痛这才肆无忌惮地哭了出来。"郑兄,你在天上都看到了吧。我来寻你,替你报仇来了。子覃、高渠弥、鲁君全都死了,希望你自此可以瞑目。以后,我年年都来祭奠你,不会让你一人孤单。"

次日天气放晴,祭仲拉出了他藏匿了许久的郑忽的棺材,重新为他移棺,诸儿和几位大臣为郑忽抬棺,举行了入陵仪式。那陵墓本来是郑忽在世时为自己修建的,后来子覃登基后,并不提寻找郑忽尸首为其下葬,是祭仲暗中收敛了郑忽的尸体。如今郑忽入陵,也总算不枉费了祭仲的一片赤忱之心。

安葬完郑忽后,诸儿又随祭仲进宫,寻了郑忽旧日用过且尚未被子覃处理掉的旧衣旧物带在自己身边,心中的无尽遗憾这才算有了些填补。

出了郑城,诸儿拜别祭仲,祭仲仍执意要多送一会儿。祭仲从老郑国公到子忽、子突、子覃,经历了几任君主,短短数年见眼见着郑国从一方霸主变成如今这番景象,心中感慨难以言喻。他望着马背上的诸儿,心中有说不尽的羡慕,若郑国也有这样的国君,收拾旧河山,又何尝没有机会?

"齐王,我们朝内商议,打算从陈国把迎子仪回宫。子仪虽不及子忽能干,但为人温良、知人善用、纳谏如流。以后还望齐王不忘旧好,大事上可以和郑国共进退。"

诸儿想郑国如今实力尚存的公子,除了被驱除在厉地的子突,也只有寄居在陈国的子仪了。子突当政几年,打了数不清的仗,却打得郑国国库空虚,兵力大损,此人空有夺权的阴谋,却无掌权的阳谋,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大家对这位篡位的国君都不甚喜欢,再加上他曾设计想谋害祭仲,祭仲岂能再尊他为王?

诸儿对这子仪不甚熟悉,但有祭仲力保,想必近年内郑国是会稳定一段日子了,这也正是齐国最需要的。他握住祭仲的手,说道:"老太师,郑国后面的日子全赖你运筹帷幄了。山高路远,我们就在此拜别吧!"

齐王在首止会盟中杀了郑国国君的事在诸侯间不啻于一场地震。郑国亦是大国,虽然子覃谋杀了郑忽继位,为诸侯所不齿,但这毕竟是郑国的家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