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能落实,青州、沧州、凉州便也能再度繁荣起来。
退了朝,周祈安正往外走,便听叶公公在身后叫。
“燕王!”说着,叶公公一路气喘地小跑了过来道,“燕王,皇上召见秦王、燕王二位王爷。”
周权、周祈安随叶公公前去,天气炎热,走了一刻多钟走到了宣政殿时,周祈安已口干舌燥。
皇上刚换上一身便服,理着衣领从内殿走了出来,对周祈安道:“你阿娘已经同意带着栀儿搬进宫里,今日便要搬进来,此刻应该已经收拾好了。你到横街上去迎一迎,她见了你,也能高兴些。”
那帮御史,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上折子,说皇后、公主不入主大内不合规矩。
这些御史一个个都是死脑筋,王佩兰一日不搬进来,他们便要叨叨一日,叨叨得祖世德如今一看到御史递上来的折子,他便胸口疼。
他想回趟国公府,还要看这帮御史们的脸色。
他但凡出去一次,第二日这些御史们的折子便又乌泱泱地递上来了。
这些御史他又万万除不得。
他若因御史说了逆耳的话,便冷脸相待,甚至大动干戈,往后便没人再敢说真话。到时劣币驱逐良币,盛国朝堂便只剩进献谗言的奸佞小人。
他自己心里有数,倒无需这帮腐儒事事都管着他。
但国家还要代代延续,到时皇帝要烧房子,臣子在旁边递火把,皇帝要杀忠臣,臣子在一旁递刀柄,这还了得?
他不仅不能除,还要在朝堂上虚心检讨,以示重视,好给后代子孙留下善例。
如今,祖文宇听了张叙安的劝,已经搬进了宫里来。
王佩兰不想陪他一块儿关在这皇宫里,明明之前在国公府,一年到头也不见她出几回门,只是走几步路便到大门的国公府,与这四四方方、重重叠叠,好似怎么也走不出去的宫殿,感受上到底不同。
这段时间,他先后派了康儿、怀信、怀青到国公府去请她,又把御史们文绉绉笑话他的折子拿给佩兰看,佩兰这才答应了。
祖世德道:“去吧,燕王爷。今日好歹也要把你阿娘给请到宫里来!”
于是周祈安刚进政事堂,还未来得及坐下喝口茶,便领命去了。
殿内只剩祖世德、周权二人。
祖世德叫周权坐,命太监奉茶,又谈起了河南、河东、河北三道的军政事宜。
“如今这三道的官员、将领虽已归附于朝廷,朝廷交代的事,州府也都照办,但军队是真归附、假归附,也要看朝廷一道圣旨,能否调遣得动他们。”
周权喝了口茶,听皇上继续说下去。
老爷子的意思,是要颁布一套政策,让将领们定期到不同地区轮换。
前朝也有轮换制度,只不过轮换的只是主帅与少数副将,而老爷子这回,是想让中层将领也到不同地区定期轮换的意思。
如此一来,各地守军的主帅与中层将领班子彻底被打散,将领们定期到不同地区去带不同的兵,士兵也一律看兵符而非主帅行事,便可防止像过往那样,地方士兵只听一帅一将之言,却不把中央朝廷放在眼里的局面再度出现。
只是这套制度要落实下去,不出岔子,主帅、中层将领、底层士兵三者之间要不断地磨合适应,这对将、对兵,要求无疑都提高了太多。
老爷子问道:“之前怀信在启州练出来的五万骑兵,你用着还顺手吧?”
“顺手。”周权说道。
这让老爷子看到了“临阵换将”也能打仗的可能性。
只是那五万骑兵,他用着无比顺手,也是因为怀信对他的用兵习惯了如指掌。那五万骑兵,几乎是为他量身打造。
只是这世上又能有几个怀信?
日后老爷子这一套要实行下去,全国所有将领,便都要用同一套方法去练兵,在全国各地练出“一模一样”的军队,好让新的将领上任后,也能迅速接手而不出岔子。
只是如今,各地守军有各地守军的特色——他们的将领是什么特色,底下士兵便是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