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在这7年里,他不仅帮助晓滥国进行了土改,优化了他们的教育和工业体系,还帮他们从鹰酱国手里拿到了大量援助。
这些援助让战后的晓滥国避免了饿殍遍野,可以稳定的埋头发展。
麦克将军离开后,晓滥国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意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出口工厂。
其实上一次大战后,晓滥国就已经意识到,光靠武力没有未来,只有经济的高度发达才是硬道理。
于是从40年代末开始,晓滥国就开始大搞出口,鼓励私人创办公司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晓滥国有了著名的尼索集团。
而且,晓滥国的幸运还在于,50年代赶上了邻居家的半岛战争的爆发,鹰酱国下场干涉后,战争的消耗快速增加。
为了填补战争的无底洞,鹰酱国开始将大量的军工订单砸向晓滥国。由此,晓滥国进入了“特需景气”时代。
他们虽然名义上没有参战,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鹰酱国的军火后方基地。
大量来自鹰酱国的热钱,涌入晓滥国的市场,短短两年的时间,晓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
而当半岛战争终于结束后,鹰酱国又陷入了排骨国战争的泥潭,晓滥国又获得一波工业大发展的机会。
晓滥国在战争期间培养的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全部被鹰酱国拉上了生产线。
这些来自鹰酱国的订单让晓滥国赚到了610多亿刀币,这还不包括“迷蝎计划”对晓滥国的经济援助。
有了半岛战争和排骨国战争这两次的资本积累,进入了60年代后,晓滥国的经济开始快速上升。
仅1961年,晓滥国的GDP就超过了55亿刀币。而同时期的酸菜国,GDP还不到22亿刀币。
有了钱以后,晓滥国就开始实行减税和信贷宽松政策,对企业的开办予以大力支持,同时加速城市化建设。
1958年,晓滥国耗时一年半建成了比埃铁塔还高出8.6米的京都塔,1986年又打造出了全世界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新线”,让地方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简单,缩小了城乡差别。
到70年以后,晓滥国基本实现了经济腾飞,并超越精工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从这以后,晓滥国货就开始取代鹰酱国制造,成为国际硬通货。
然而,晓滥国的快速崛起却严重损害了鹰酱国的利益,晓滥国货的肆意横行让鹰酱国制造产业的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持续增加的贸易顺差让鹰酱国的贸易赤字年年翻倍。
鹰酱国在短短几年内就从上一次大战后的最大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
整个70年代鹰酱国的基本国情就是物价飞涨、失业率飙升、商品出口困难,而晓滥国那边却是一片欣欣向荣,所以鹰酱国连脸也不要了,就变着法的想整一下晓滥国。
他们先是给晓滥国安上一个“不公正贸易国”的大帽子,指责晓滥国窃取了他们国家的高科技,引发本国社会强烈的敌对晓滥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