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琏让人去打听了下,才知道翊坤宫的娘娘竟如此心善。
想到那拉氏后来的结局,永琏不禁唏嘘,她能接替自家额娘当皇后,品行上自然没的说,最后却落得幽禁而死的下场,实在太可惜了。
这或许和她心思不够周全有关,像这件事,本来是大好事,但因为她擅自做主,很有可能落不着好。
尤其汗阿玛那人最难伺候,到时候说她自作主张,越过皇后沽名钓誉就麻烦了。
他想了想,就让马瑞去翊坤宫传话。
“二阿哥说,娘娘一片苦心他已经知晓,心下感佩,但小厨房并非储存粮米之处,若到了秋冬,粮米无法食用,岂不可惜,还请娘娘向皇后娘娘汇报,让内务府统一储存这些省下的份例。”
那拉氏闻言,也觉有理,立刻就去长春宫见皇后。
皇后才知道那拉氏竟擅自做主要把份例中的米面留到秋冬,又感动又有些无奈,幸亏她来告诉自己了,否则这事儿若是传扬开,倒显得其他妃嫔不关心百姓,这里面还有她这个皇后,她自己不觉得怎样,其他人肯定会说,皇后还没发话,那拉氏显摆什么?
皇后就和那拉氏解释,朝廷开仓放粮,现在百姓们都拿到了赈灾粮,今年不会饿肚子了。
如果她想为百姓做点什么,可以省些瓜果蔬菜给百姓们,还有各殿内放着的小冰山,可以当饮用水。
“外城水质本来就差,今年又没什么雨水,真怕百姓没水喝。”皇后道:“昨儿永琏来倒是提醒本宫了,这些冰山化了的水要比外城的地下水干净,再放些明矾沉淀一下,运到外城百姓们直接就能喝。”
本来宫里这些冰山化了的水也没浪费,有的继续冻成冰,有的拿去洒扫之用。
但宫里不缺水,少了这些水也还够用,不如给急需用水的外城百姓们。
一桶一桶的运水可没那么容易,宫里还临时雇了一些苏拉往城外运水。不过那么多赈灾银子乾隆都出了,也不差这些钱。
京城周边还有百姓陆陆续续进城领赈灾粮,领完粮食发现不远处有个地方可以免费喝水,还有两三文的饭菜,纷纷过去排队。
这水不但是皇上命人运来的,还贴心的做了净化,比他们平日喝的水清澈很多。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随便能喝上热水。木炭、煤炭也是精贵东西,大多百姓都是喝生水,木炭留着煮饭。
百姓们喝上干净的水,吃了便宜量大的饭菜,再带着领到的赈灾粮回家,脸上都不由带着满足的笑容。
年轻的潘振承进入城门后,见到不少这样的百姓。
京城城墙虽破旧,外城的街道路面也略显脏乱,却很少见到衣衫褴褛,瘦骨如柴的饥民。
原来天子脚下的百姓们,真的能享受到天子的恩泽。
这样仁慈的天子,想必也一定挂念着千里之外的广州,才会亲自召见行商。
他因为能说会道,对与洋人贸易足够熟悉,被粤海关的大人选中,进京面圣。
多次出海的他,此时紧张的喘不过气。
但不容他紧张,来接他的官差已经到了,今日在客栈休整,明日进宫。
想和皇上说的话,潘振承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这时候还是再练练官话吧。
第36章第三十六章危
言耸听
潘振承是福建人,后来当了船工,前两年才来到广州,在正丰行学习贸易。
正丰行主要负责大清和吕宋之间的贸易,吕宋自明以来就被西班牙人控制,和吕宋贸易,就等于和那边的西班牙人贸易。
潘振承很快学会了西班牙语。
他偶尔还接触一些佛郎机人、英吉利人,也略通这两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但会说,还会写这些国家的文字。光是这点,就胜过许多行商。
粤海关的官员正是看重了此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才越过正丰行的负责人,让二十出头的潘振承来京面圣。
潘振承学各种外语都不觉得难,但学北京官话却费了不少力。
这在京城的官员听来,仍是有着奇怪的口音。
负责接他的官员就笑道:“学不会就算了,到时候找个福建的官员帮着翻译一下。”
汉臣来自天南海北,皇上听不懂他们的口音很正常,找个翻译就是。
朝中这么多人,总能找到同乡。
“但是给皇上请安、谢恩的几句一定要学会。”那官员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