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长成那样了,你以为小姑娘吃得是赛风吗?别搞笑了。”卫哲无语,小姑娘明明吃得是昌子的脸嘛。
专业运动员的上场必然伴随横杆的升高,陶文昌一口气将高度升到了2米。
平时大家对2米没有切身体会,现在杆子放上去,可视化加深了每个人的理解,比陶文昌本人还高。跳高队的兄弟们刚刚结束训练,这时候纷纷站成一堆给陶文昌加油助威,陶文昌看完两眼一黑……
都是男的,快走!快走!一会儿咱们全部变gay!
俞雅成为女嘉宾队伍里最安静的那个,时光好似回归到她在看台上,注视着绿茵场里的他。跳高是静态刺激,虽然不如跑步、跳远那么激烈,可随着高度增加,人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累。
直到体力被轮跳完全耗尽,而比赛还不一定结束。
“大家安静一下!嘘!”陶文昌在助跑线的那一头比出手势。
周围立即静下来,将关注点放在他身上。陶文昌活动了两下肩膀,最后朝着女嘉宾那边招招手,笑得欢快兴奋。可是等到他的笑容收回来,面朝着跳高横杆那一刹那,整个人的气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像盯住猎物,陶文昌收起了笑。
比赛前可以笑,确定输赢的时候没有人嘻嘻哈哈。陶文昌目光如炬,呈现出上节目以来最严肃的一面,远远超过了他参加接力比赛。这才是他的主场。
起跑的时候,大家并不觉得他快。
跳高的起跑专注于节奏性,速度是逐渐往上加。陶文昌的身体开始偏转,力量从核心往下转移,凝聚在大腿和小腿上。心里默念步数,进入加速流程,谁也没看清最后几步是如何跑过来的,只知道这人一溜烟就跑到横杆前,已经开始蹬地。
主力腿和对面对抗,身体冲破地心引力!
陶文昌开始翻转,背部朝向软垫。轻盈的他在半空“橫躺”,身体弯出优美又矫健的弧度,喉结顶出,下巴尖朝向天空。
俞雅听见心脏在疯狂跳动。不管何时,不管过了多久,她永远为跳高的他感到骄傲。而这种骄傲会转化成另外一种感觉……会让俞雅特别想亲他。
横杆纹丝不动,没有任何风能撼动它。
陶文昌整个人陷入软垫的保护里,毫无悬念地过了2米。不等大家欢呼雀跃,刚刚那名17岁的小将先一步跨了出来,勇敢地挑战这位全国名将:“陶学长,我想和你进行一场个人竞赛!可以吗?”
众人一片安静,只有跳高队的兄弟哗然。这位是今年新秀,17岁过关斩将已经砍过了同龄人的起跑线,而且他的成绩已经刷新了17岁运动员参赛历史,未来可期。
他的起跑线,已经超过了10年前的陶文昌。
陶文昌从软垫站起来,看向他,仿佛看到了10年前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又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自己。时间过得真快,比自己小这么多的新人已经冲上了赛场!
俞雅在不远处捏紧了拳头,家属的心很矛盾,她希望看到他勇敢迎战又不希望他折翼在瓶颈期。
反而陶文昌已经先一步给出了回应:“来!”
第119章疑似“老娘”
“现在的小孩儿都这么生猛?”姜书仪在私下悄悄问。
未成年在她们眼
里就是小孩儿嘛,哪怕明天他就成年,今天他也是一个小孩儿!姜书仪联想到自己那无力的大学生涯,别说站出来挑战别人,似乎连正常的社交都成了问题。
刚刚那些女运动员展示技能时,姜书仪觉得她们“猛”得要命!带有攻击性的猛烈是她从未接触过的幻觉。
“他们都很生猛,而且大部分人的赛风都很高调。”俞雅作为竞体家属解释。
温柠也觉得她们不一样:“她们好像特别不怕……丢人。”
“丢人?比赛有什么丢人的,哈哈哈,咱们是这个圈子住太久了,干什么都瞻前顾后。”俞雅自己都承认她们被规训了,“讨人喜欢”是艺人的工作,但永远不会是运动员的工作。
运动员的工作是“赢”,磋磨了他们的锐气还怎么上场?以前俞雅也不理解为什么黄俊总教练对队里的人那么松,等到她真正成为了演艺工作者,少年心气磨得七七八八之后,才明白不可再生之物的宝贵。
这时候已经过了盛夏,但中午的烈日仍旧带有温度。炙烤后的田径场透着专属的气味,俞雅太熟悉,这就是她和陶文昌之间的氛围香。除了气味,俞雅好似又看到了塑胶跑道被炙烤时扭曲出的热浪。
跳高属于田赛,有专属的场地。
焦灼的气氛也加入进来,陶文昌的应战拉开了全新的局面,已经跳出了节目组的预期。
周学真看着那2米1的横杆,高度让他望而生畏。别说是背越式飞过去,让他够一下都嫌麻烦。他拉过陶文昌,轻声细语地劝:“没必要啊,这不在咱们剧本里。”
“我当然知道了。”陶文昌只是喝了一口水,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滚。
“那你还……”周学真给他递纸巾。
“这个您就不懂了吧,如果我退缩,那我就成了首体的笑话。先不管赢不赢,最起码态度要端正。”陶文昌活动了一下颈椎。
周学真挺担心,他经常看到陶文昌颈椎做理疗:“脖子别太用力,这不是正规比赛。”
“每一次尝试都是正规比赛,我努力。”陶文昌反而过来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