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再嫁为后 > 4050(第13页)

4050(第13页)

贤贵妃脸面不脸面,真如陛下说的,一个投靠到自家三分田地的穷亲戚,吃肉还是吃粳米,得看她的心意。

自己救过汉王的命,按照佛家的论调,这叫因果。

外头如何置喙她今日的决定,都让那个叫嚣着顶天立地的男人去扛吧!

第45章龙威大受打击

五岁的汉王醒来第一眼就瞧见皇后娘娘温柔的笑眼。

皇后娘娘问他饿不饿。

汉王揉着眼睛点头说饿了。

用膳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在九州宴的后殿,小眼睛在屋里打量几眼,认出是皇后娘娘的太云阁。

睡梦前的场景随着一口一口饭菜下肚逐渐清晰,汉王觑眼瞧瞧身边陌生的宫人,竖起耳朵听皇后娘娘垂问明园大内监宫务。

这一顿午膳汉王只用了一盏茶就停箸了。

崔雪朝:“可吃饱了?”

汉王抿着嘴起身拱手纳礼:“回母后,儿臣用足了。”

他的规矩挑不出错,崔雪朝反倒觉得五岁的孩子本该童真些,“午膳少吃些也好,下晌不必去读书,就在太云阁呆着同宫人们玩吧。”

汉王:“母后,儿臣的伴读呢?”

崔雪朝:“今日你惊马,险些出大事,杨戎是你伴读,却不曾好好劝诫。你父皇念在他年岁小不能发落,他自己个儿心里愧疚,这会儿在螽门下罚跪呢。”

想起杨戎小小年纪就对皇子横鼻子竖眼睛,“他平日伴读,与你相处如何?”

自丧母后,汉王起先住在河东袁家族中,走路都晃悠的孩子不通人事,加之父亲不上心,一应生活全部交由下人打点。

等从河东搬来望京,宫人们提心吊胆中,汉王得了封号,迁居进了皇子所,四岁的汉王算不得早慧却几经波折,养成易敏感不安的性情。

从前伺候母亲的下人成了宫人,三餐四季伺候汉王,时不时提点汉王莫忘了生母的养育之恩,隔三差五又感慨汉王可怜,说陛下只汉王一个子嗣,却不能封为太子,汉王您一定要好好读书,早日让陛下青眼。

哦,临尾还不忘加一句,汉王殿下,有咱们陇右杨家在,永远会站在您身后。

就这般,开蒙年岁到了,父皇让外祖家的表哥来做他的陪读,汉王有了同龄人作伴。

但这个同龄人和他不一样,杨戎喜欢刀枪剑戟,喜欢练拳脚,而汉王喜欢写大字描字帖,喜欢听蝉鸣鸟叫,喜欢看窗外流云,喜欢湖亭溪下红彤彤的鱼。

夜里睡不着,汉王光着脚走到雕花窗棂前,浓黑的深夜里宫人内监都睡了,没有碎念的声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天上只有一颗很亮的星辰,汉王觉得那颗独亮的星辰和自己是一样的。

杨戎攥着沙包大的拳头和他扳手腕时,真的很怵人。

汉王输了,私学中袁家子弟背地里笑话他。

汉王郁闷。

如果别人看扁自己,汉王选择扁扁的走远,但杨戎是他的伴读,如影随形,像一场噩梦。

皇后问他和杨戎相处得如何,汉王想说自己不喜欢杨戎,甚至有些害怕杨戎,但他抿了抿唇,想起杨戎说杨家是他外家,是这世上唯一出于血脉肯回护他的存在。

“杨戎很好。”汉王口是心非道。

崔雪朝说好,“汉王认得大理寺主官和上护国将军吗?”

汉王懵懂地摇摇头。

“大理寺掌大乾司法,主官董大人为人清正廉洁,其子六岁。上护国周将军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为大乾贡献颇丰,为人忠勇,过几日就要远赴西南任总兵,其孙今年七岁。他们二人往后和杨戎一起做你的伴读。”

伴读从一个变成三个了?

一个都扛不住,三个加起来,岂不是连喘气都得偷偷摸摸?

汉王耷拉着音儿说多谢母后。

他的年岁太小,自然看不懂皇后娘娘此举深意。

万姑姑等汉王出到殿外,才开口:“杨家对汉王殿下看管严苛,听闻娘娘择了董家周家两位伴读,很是不满。他们也不想想,这两家的子嗣长成,极大可能成为汉王殿下的帮扶,又对娘娘有何好处?”

崔雪朝反倒松泛笑笑:“几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成天凑在一块读书,何必把大人那点心思强加。我是看杨戎那孩子太虎势,汉王压制不过,应付起来畏惧有加,长此下去,难免性情卑弱。”

后晌太阳稍退,太云阁有一方池塘,崔雪朝吩咐人预备了小网和桶,领着汉王去掏着玩。

小孩子心性的汉王看着网兜里活蹦乱跳的小鱼,很快忘了自己多了三个伴读的忧愁,尽兴地玩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