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间,再没有了先前的剑拔弩张,敌意对立。
“张老爷子,您看我这处理方式怎么样,还满意吗?”
看着眼前热闹商议的一众乡亲们,默默在一旁冷眼瞧着的张老爷子,微眯着眼,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杆子,似有所思。
自从那日,孙慧雯接下这片难民片区后,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脱贫激励政策。
即日起,本片区的所有青壮年劳动力,参与所有政府组织的公共项目建设,都以积分的形式,实名登记在册。
每人每日的出工情况,统一由每天的督工小组实名登记,记录在册,并经本人签字按手印确认。
举例说明,兄弟三人共同建成一间茅草屋,共计60积分,一人积20积分。
同样,如果两人开垦出一亩荒地,同样积20积分,则一人10个积分。
……
这些是针对公共集体项目,至于具体的居民间的互帮互助,比如帮隔壁李家修了个篱笆,或者帮邻居王家打了套桌椅,
具体价格则参照市场定价,由彼此私下里,各自交易协商。
可以互相用积分兑换,也可以先支付定金,10天之内再付清尾款。
这样一来,大小伙儿们开荒种地,建房修路的积极性,瞬间大幅提高。
毕竟,他们的这些积分,都是由分派到孙慧雯手下的那十个士兵,每日实时监督,公开记录,实名在册的。
至于积分的用途么,那可就多了。
以前,每家每户都只能在每日晌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去领取官府免费发放的,一人一碗稀粥充饥。
现在,他们可以用各自手头的积分,去府衙设立的,公立米粮行,统一兑换大米,白面。
甚至,如果家里积攒的积分够多的话,鸡鸭鱼肉也不是不能兑换的。
换而言之,原本存在于难民之间的内部矛盾,如今,已经暗暗转化成了,各家各户之间的致富比拼。
你家有三个壮劳力,自然可以每日不停歇的开荒种地,帮着官府给难民修建房舍,
甚至还可以报名参加,如今冀州正式动工修建的,连接周边十个州府的,全新水泥官道等等,多个不同的基建项目,来赚取更多积分,凭本事赚钱养家。
我家只有孤儿寡母,自然是做不来重体力活儿的。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娘俩就没有活路了。
绣活儿好的,可以每天接绣活儿单子,给仙子绣帕子,打如意结,中国结等等。
不会刺绣的,厨艺好,会做饭的,可以去官府报名,每日协助官府给新进城的难民们煮粥做大锅饭,照样能换取积分银钱。
再不济,还可以洗洗刷刷,每日难民们领过饭食,或者修路工人们吃过饭后,做给官府做洗碗工,每日定时定点去官府报到,帮忙洗洗刷刷,照样可以换取积分,贴补家用。
总之,如今已经不存在,所谓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
大家但凡有手有脚的,都能在如今冀州,乃至整个大西北陆续刮起的基建狂潮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要你勤劳肯干,各凭本事,不说大富大贵,但养活自己,吃顿饱饭,肯定是没任何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