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应该怎么办!
好像除了再比之前跑得更快一些,完全没有其他用于应对的手段。
而对于李儒来说……
在剧痛过后很快归于平静的死亡里,他已经再无法去想,其他随同——反叛的人,应该如何了。
他们惊恐逃窜,他们弃械投降,他们被入关的兵马驱使着向前奔行,向着等待自由已久的长安而去,都是他们的选择。
他只是遥遥地又听到了一声从远处吹来的号角。
那又一声进攻的号角,让刘秉所乘坐的战车,在此刻启动,通过了已然洞开的潼关城门,轧过了某位同为罪魁祸首之人的血肉,行进在长安郊外的原野之上。
风呼呼地吹起了赤红的汉家战旗,吹起了满场残存的血气。
与此同时,此刻已大为明亮的日光,已升至了半空,从南方照在这位君主朝气正盛的面容上,也让他借着日光,看到这片草木不丰的土地。
若是后世有人要来追忆这一日的话,一定会感慨一个惊人的巧合。
当刘秉带兵攻破潼关之时,孙策与关羽也带兵穿过了武关,一路砍杀,直扑长安。
吕布骑乘着赤兔马,在贾诩的指点下越过渭水途经的河谷,攻占了关中边缘的陈仓,随即向着长安开拔。
在这途中,他会路过一个地方,叫做槐里,正是陛下因他攻占凉州的战功,为他敕封的“槐里侯”地名所在。
但此刻的刘秉还并不知道这两路的进程,只是果断地向军中下达了号令。
一路骑兵,即刻赶赴长安,探查刘协与朝堂百官的情况,若长安城门已关,其中守将负隅顽抗,那就仍有一场硬仗要打。
一路骑兵,追击逃遁的敌军,杀向长安附近的大营,即刻赶去收编。
攻破潼关,只是打开了关中真正的大门,他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但很快,刘秉就从前者得到了消息。
长安的情况,好像和他所想的完全不同。
“贼将张济听闻李儒身死,牛辅消失于战乱当中,恐怕也已遭遇不测,负荆请罪来降,既为自己的从贼而忏悔,也为他在守城时杀了几个官员而自首。”
“……他还说起了一件事。”赵云向刘秉汇报道,“陈留王不在长安。”
“那他在哪儿?”刘秉问道。
“他与皇甫义真,趁乱抢夺了郿坞,正在借助此地防守。”
刘秉愕然须臾,连忙下令道:“那就随朕赶赴郿坞,救人脱困,至于那张济……先将其下狱,将长安城中的朝臣都救援出来再说。”
这些都等战后安排也不迟,当务之急,还是即刻结束关中的战事。
既然已发出了这般决绝的进攻,要将敌军的反抗之火彻底扑灭,就不该漏掉任何一个地方。
刘协身为他的臣子,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何况在他对面的,也是一路威胁长安百姓安危的叛军。
……
不得不说,李儒虽死,但他选择了郭汜来进攻郿坞,真是做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选择,因为此人绝不会像是牛辅、董旻一般,会因身份而有所顾虑,在进攻中留手。
他没那么多好心。
董卓既死,他至多是因利益还与李儒他们被捆绑在一起,却已不会再对董卓的母亲和孙女有任何的同情。
还有一个东西,会让郭汜攻打郿坞异常用心,仍是“利益”二字。
他是想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