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欺霜知道万冬阳又给人打了,已经是晚上的事了。
“你咋又给人打一顿,让他家记恨上了怎么办。”柳欺霜不怕和易家人对上,就怕他家暗地里使坏。
那地里的庄稼可不会言语,更不会还手,要是易家人因为记恨他们,去毁坏他家地里的庄稼怎么办啊。
柳欺霜的担心万冬阳根本不怕。
“你放心吧,易家那群欺软怕硬的家伙,只适合给他家打怕,旁的都是没用的,你若想着留一线,他便以为你是怕他一分,只会想着继续干坏事。”
“嗯。”柳欺霜很快被人说服。
他突然想起来,他将易大伟头敲破之后,原本害怕得很,哪知道易大伟竟然没有继续收拾他,还愿意把油桐还给他们!
现在想想,若是当时他和小花什么都不做,任由他们抢了油桐,可能下回碰上,他们还会抢他们东西的。
可见他相公说的非常有道理,易大伟就是吃硬不吃软的人,得打他,他才听话,才会做个好人。
心头最后的担忧放下,柳欺霜很自觉的钻到人怀里去,安稳睡觉了。
之后几日,柳欺霜上山之时都会带一把小锄头,他们进山到处寻找油桐树,沿路会碰上许多泥冰子,他想将之顺手挖了。
也不知是油桐好卖,还是担心两人再出事的原因,易家的事过后,马翠兰日日都会同两人一起上山,偶尔的万冬阳也会去。
有了马翠兰同行,两人便什么都不怕了,且有一日三人又碰上了钱家母子,柳欺霜原本不想和他们同路,马翠兰却坚持跟着人,等到了山里,他才知道原因。
他们捡油桐的时候,马翠兰专和那母子两个抢,人家走哪里她就走哪里,别人上树打油桐,她就在一旁等着,一点不客气的将人打落的油桐,捡到自己背篓里。
钱家母子两个不敢惹她,只好找了柳欺霜和万小花道歉,直言他们那日真不是故意的,真不知道地上的油桐是他们打下来的,又给了一篮子油桐做赔偿,如此这事儿才算了了。
柳欺霜将那篮子油桐倒进小花背篓里的时候,嘴角都没放下来。
他没想到,他也有被人拉着说好话求饶的一天,以前,他哪里会被人这么客气对待啊。
山里的油桐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日子进了十月中,往山里走的人就少了,柳欺霜他们也不去捡油桐了,但柳欺霜仍旧日日往山里跑。
油桐虽然没了,可这几日正是挖泥冰子的好时候,而且天气渐冷,柳欺霜也想多摘点儿皂荚回家囤着。
村里人家哪舍得买香胰子用,家家户户都要用皂荚,离着村子近的皂荚树常年都是光秃秃的,树上的皂荚长出来没两天就没了,十月的天气还不算特别冷,这个时候多囤些东西,冬日就不用满山乱跑了。
十月十四这天,万冬阳一早就出门了,他最近都是这样,日日早出晚归的,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但今日他是去卖油桐的。
今日,是今年最后一回上街卖油桐了。
柳欺霜今日也早早起床进山了,他昨日发现一棵很高大的皂荚树,只那棵树的皂荚就足够他们用一个冬天了。
皂荚树上有尖刺,越是年成久的树身,树上的尖刺越粗,一个不小心便不是被扎疼的事儿,怕是皮肉都能扎穿,因此基本没人会去爬皂荚树,都是拿了长棍直接打下来。
柳欺霜自然也是一样。
他今日是特地上山摘皂荚的,早准备好了足有两三米长的竹竿,届时再依着地势站到高处,皂荚轻松就能打下来。
工具准备齐全了,干活儿就快,柳欺霜很快就打了一背篓皂荚,下山回家了。
他下山的路上,还先后碰见了两个人,一个是基本没怎么说过话的易冬梅,一个是周老幺,但他没和周老幺碰面,他看见周老幺的时候躲起来了,和人错过才赶紧跑了。
柳欺霜一到家就想和万冬阳炫耀他躲开周老幺的事,可万冬阳没在家,万小花也没在家,村子里出了事,两人看热闹去了。
“阿娘,我也去。”柳欺霜留下这话就跑了,也往姜家去了。
姜家出事了,有人拿着他家给的药,还抬了个半死不活的人,正在他家门前哭闹。
柳欺霜到了姜家,才知道出事的是村里杨家,也就是胡正秀的儿媳妇儿。
姜家门前正围满了人,柳欺霜还找了一会儿才找到万冬阳他们。
“小花。”柳欺霜看见人,便缩着身子往人身边钻。
万冬阳伸手拉了人,让人站到他面前去,一只手护着一个人,将夫郎和侄女都护在身前,才小声在柳欺霜耳边说道:“姜家给的药货不对板,给镇上大夫看出来了。”
前些日子,胡正秀到底还是往姜家拿了药,可三服药喝下去,家里媳妇儿身子依旧不见好。
便是如此,胡正秀也舍不得银子,没带人去镇上看病,还又去姜家拿了三服药,后头这三服药只喝了一服,她家儿子就不干了,眼看着媳妇儿不行了,赶紧把人弄到镇上医馆去了。
医馆的大夫一给人把脉,便问了病人近来都吃喝了些什么东西,姜家人一一回了,但没说喝药的事儿,还是大夫又问了可在别处拿了药,姜家才回了一句,大夫给人开了药,喊人不要混着喝,杨家也应了。
杨家应了是应了,却没按照大夫吩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