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林蕴带路的依旧是户部司务文常春,林蕴想起昨日谢钧的脸色不大好,打听道:“今日谢大人心情如何?”
谢大人的心情将直接林蕴今日的汇报是采取版本一还是版本二。
如果眼前是一般人,文常春肯定不会透露谢大人心情如何,但眼前的是林小姐,文常春压低声音道:“今日谢大人格外严肃。”
文常春甚至都觉得“格外严肃”委婉了,据说谢大人今早在文渊阁前与范首辅不对付了几句,转头回户部又痛批了户部侍郎。
格外严肃?
林蕴心中有数了,今日可不是和上司套近乎的好时机,林蕴决定采取版本二,精简汇报,说完就走,绝不多听多看。
林蕴低头进了屋,眼都没抬一下,对着主位行了礼,然后就道:“谢大人,‘九麦法’一事……”
谁料刚开了个头,就被打断了。
“咳咳,林小姐,我是严明,大人在那儿。”
林蕴猛得抬眼,发现主座上空空如也,严明站在主座旁边站着,一手拿着墨条在研墨,顺着严明另一只手指的方向,林蕴一扭头,谢大人正在案牍架上拿册子。
林蕴攥紧拳头,压下尴尬,假装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朝着谢大人的方向又行了个礼,然后按照之前的模板,再次开口:“谢大人,‘九麦法’一事如今进展顺利,麦子到了拔节期的中后期,目前我在几个县的麦苗都长势喜人,不论是生长速度还是株苗健壮程度,都超过皇城其他百姓。”
“因为提前放出要和全皇城比试亩产的风声,许多百姓都来我田边看我如何种麦,有些百姓见我地中麦子长得实在好,也学着我的施肥方法,颇有成效,那些方法在百姓间逐渐流传开来。”
这种百姓主动要学、自发传播的效率可比林蕴追着赶着去填鸭式教育的效果好得多。
“我如今忙于种麦,没有时间将上述情况整理成报告,暂时说的都是一些趋势,等后面空闲一些,我会列出大体数字,展示各个方面具体提升了多少。”
林蕴说着说着的确忘了之前的尴尬,毕竟在试卷上做大题嘛,不就是一开始把“解”字写错了位置,那涂掉重新再来不就好了。
林蕴这回没再犯错,谢钧拿着册子回到主座,林蕴一边说一边转回身,保证自己的汇报对象是在自己面前的。
“百姓们依旧不是全然信任九麦法,如今他们最重要的疑虑就是麦子是否会开花。”
这也是之前吴家村人最开始不答应林蕴浸种的原因,冬小麦不春播,除了种植时间不够长,可能来不及生长,更重要的是麦苗可能只长大但不开花,这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至于冬小麦春播为什么不开花,是因为麦种没有低温生长的过程,花蕾组织未分化。
但经过九麦法的低温处理,模拟了低温生长的春化过程,麦子会正常开花结穗。
“再过十几天,我地里的小麦抽穗扬花,百姓再无疑虑,九麦法这事就成了。”
即使这句话林蕴排练过许多次,但在谢钧面前说出的时候,还是松了一口气。在一片质疑声中做事,身上扛着无形的压力,总算眼看着能卸下来扬眉吐气了。
林蕴说这话的时候,分神瞧了谢钧一眼,林蕴在九麦法一事上担了压力,谢钧作为在朝廷拍板定下此事的人定然也不会轻松,林蕴一回皇城就及时汇报,也是让谢钧安心一二。
但谢大人不愧是谢大人,喜怒不形于色,手上在写着什么,只是点点头示意林蕴接着说。
“在种麦之余,我也让佃农多多关注百姓中哪些人最关心种麦的手段,他们其实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那批人,日后若是有新的种植方式推广,可以说动这部分人率先试水。”
“当然,这些人的名单我都有在记录,等之后九麦法事成,我会将名单提供给谢大人你。”
林蕴觉得,谢钧似乎对这项很满意,他点了两下头。
“我在皇城乡间各地奔波之时,也有关注其他长势不错的农田,我认为等之后麦子收成,测算亩产的时候,将那些产量虽然次于我,但依然表现出色的百姓记录下来,选出头脑灵活些的,可以定期培训一二,然后将他们纳入皇庄,优秀的甚至可以当些小农官,负责一地的种地教学。”
这个是林蕴最近想出来的,若是在大周,靠她一个人来改变整个大周的种植方式,这是不可能的。
老话说得好,不会带团队,就得干到死。与拥有先进的技术相比,人才培养同样重要。
林蕴不忘上一番价值:“只有懂农事之人源源不断地涌现,去到大周各个角落,带动各地百姓采取更高效的种田手段,大周的农业才能真正地有所提升。”
自林二小姐进来,谢钧的视线一直虚虚悬着,他没有看她,刻意地不看她。
她一向是个专注的,也不会在意他的沉默,自顾自地投入到她的计划之中。
听到林二小姐语气笃定地规划如何提升大周的农业,谢钧终究是没忍住,视线凝实,深深望了她一眼。
日光从窗棂倾进,恰恰落在她的身上,独独把她照得与这整个屋子不同,照得她和所有人都不同。
谢钧挪开视线,垂眼发现笔下正在写的字已经晕成一团,这页纸废了。
谢钧将纸揉成一团,攥在手心,听林蕴接着讲她在大兴准备嫁接瓜苗。
林蕴说得口干舌燥,讲完了她明日就去大兴嫁接,自觉自己完成了一次不错的汇报,涵盖了项目进展、目前成果、未来规划、人才培养以及额外拓展。
内容丰富,颇具条理,理论结合实践,甚至还上了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