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属下已联络了几位旧臣,他们愿意助您一臂之力。”一位幕僚低声禀报。
杨士奇缓缓点头:“很好。江南士族,素来忠于先帝。若能联络他们,或许还能挽救大局。”
幕僚迟疑道:“可赵怀恩如今权势滔天,若贸然行动,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杨士奇淡淡一笑:“赵怀恩虽强,但他也有弱点。”
“什么弱点?”幕僚不解。
杨士奇缓缓道:“他太强了。强到让皇帝都开始忌惮他。”
幕僚一怔,随即恍然大悟。
“大人的意思是……”
杨士奇轻声道:“赵怀恩若只是忠臣,皇帝自然信任。可他若成了权臣,皇帝便不会容他。”
幕僚低声道:“可要让皇帝对他生疑,谈何容易?”
杨士奇微笑:“只要有人在朝中散布流言,说赵怀恩有不臣之心,再找几个旧臣上奏弹劾,皇帝便不得不防。”
幕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属下明白了。”
杨士奇望向窗外,目光深远:“赵怀恩,你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你终究忘了,权力之争,从来不只是靠实力,更靠人心。”
……
京城,御书房。
朱高燧翻阅奏章,神色凝重。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一位大臣入内,神色惶恐。
“讲。”朱高燧抬眼。
“陛下,近日民间流传,赵怀恩有不臣之心,意图谋逆。更有传言,他已秘密联络边军,欲行废立之事。”
朱高燧闻言,神色一变。
“可有证据?”他沉声问道。
大臣摇头:“尚无确凿证据,但民间已有议论,臣恐人心不稳,特来禀报。”
朱高燧沉思良久,最终缓缓道:“此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大臣离去后,朱高燧望着御案上的奏章,久久不语。
他终于明白,赵怀恩的权势,已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
而他自己,也必须做出选择。
……
与此同时,赵怀恩已察觉到朝中风向的变化。
“大人,近日朝中已有大臣私下议论,说您权势过大,恐生异心。”沈墨低声禀报。
赵怀恩冷笑:“杨士奇果然不肯罢休。他这是想借皇帝之手,除掉我。”
沈墨皱眉:“那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