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在平凡中寻找感动,在琐碎里体会幸福。
而属于我们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也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冬天来了,普罗旺斯画室门口的牌子也换成了“冬日写生班报名中”。我妈依旧穿着那件浅绿色风衣,只是这次换上了一件加厚的羽绒服和一双羊毛手套。阳光微弱,她站在门口迎接学生时,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化作一缕缕轻烟。
“冬天是最适合静心思考的季节。”她在课堂上说,“它不像秋天那样温柔,也不像夏天那样热烈。它是冷冽的,像是生活突然放慢了脚步,让你有机会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心跳。”
学生们听得入神,有人已经开始翻看自己的速写本,寻找灵感。小林这次带来了一本新的速写本,她说想试着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冬天的节奏感。
“李老师,”她举手问道,“我之前画的都是静物和风景,但我想试试人物。您觉得可以吗?”
我妈点点头:“当然可以。其实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关键是你能不能捕捉到那个瞬间的情感。”
小林认真地记下这句话,随后低头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草图。她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在雪地里堆雪人的背影,雪花落在她的帽子上,远处是挂着冰凌的屋檐。
“这是我小时候冬天的记忆。”她轻声说,“那时候每到下雪,我都会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那种纯粹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暖暖的。”
我妈走过去,看了看她的画:“你抓住了那种童真的感觉,但还可以再加一点细节,比如雪地上的脚印,或者她手里的胡萝卜。”
小林点头,立刻动手修改。她小心翼翼地勾勒出几串歪歪扭扭的脚印,又在小女孩手里添上了一根鲜红的胡萝卜。
那天放学后,我妈破例请大家喝她亲手做的姜糖茶。她加了红糖和姜片,热腾腾的,驱寒又暖心。
“冬天嘛,就是要暖一暖。”她一边给大家倒茶,一边笑着说。
学生们围坐在画室的小圆桌旁,一边喝热饮,一边聊天。气氛轻松而温馨。
“其实,”一位年轻妈妈忽然开口,“以前我觉得生活就是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可自从跟李老师学画画,我才明白,这些日常里藏着太多值得记录的美好。”
另一位退休阿姨也点头:“是啊,我以前总觉得年纪大了,什么都学不会了。可是现在,我发现只要愿意尝试,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妈听着大家的话,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就是我想做的事。不是教你们怎么画得多像,而是让你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林在一旁默默记下了这些话。后来,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
“李老师的画室,不是一个传授技法的地方,而是一个唤醒心灵的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几天后,我妈组织了一场“冬日写生”活动,地点就在小区旁边的雪地公园。
“雪后的公园最美不过此刻。”她说,“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那天早上,天气晴朗,雪地上反射着阳光,微风拂过,扬起细碎的雪粒。我妈穿上了她最喜欢的那件藏青色大衣,头上戴着一顶毛线帽,手里拿着一叠画纸。
我们一家三口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十几位学生。他们有的拿着水彩本,有的拎着速写板,还有人特意带来了围巾和热水袋。
“看那边的雪松,”我妈指着远处一片被雪覆盖的松树,“它们像是冬天写给大地的情书,每一根枝条都承载着静谧与希望。”
大家纷纷找地方坐下,开始画画。我妈则在人群中来回走动,时不时停下来指点几句。
“别只盯着雪景本身,”她对一位学生说,“要看看阳光照在雪地上的反光,还有远处飘落的雪花。”
那位学生点点头,立刻调整了画面的角度。
中午时分,我们在公园的一块空地上铺开野餐布,吃着我妈准备的便当。有热腾腾的汤圆、红糖糍粑、还有她特制的红枣姜茶。
“这是我妈小时候最爱吃的冬日点心。”她笑着给大家分发,“那时候没有暖气,全靠这一口温热的滋味暖胃。”
大家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
“李老师,”小林忽然开口,“您觉得画画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吗?”
我妈想了想,回答道:“它不能直接给你钱,也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
小林点点头:“我明白了。画画不是为了成为艺术家,而是为了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那天下午,大家继续画画。我妈站在雪地里,看着学生们专注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
回家的路上,天边泛起了淡淡的晚霞。我妈手里拎着一个装满颜料的袋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妈,”我轻声问,“你觉得他们真的能学到东西吗?”
她笑了笑:“他们学到的,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巧’,但他们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这就够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们在平凡中寻找感动,在琐碎里体会幸福。
而属于我们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也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