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 第405章 不过是些许风霜(第1页)

第405章 不过是些许风霜(第1页)

“池野万一成功提名了奥斯卡,那到时候国内这个舆论,说不准还真能够让他如愿。”

冲时瑾微下手,现在首要的要素就是确定池野已经没了,不然时瑾微就会有新去处和新靠山,悦纳的下场还历历在目,泰洋从来都不。。。

七月中旬,莫斯科。

寒流提前南下,整座城市被一层薄雪覆盖,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盐罐,撒了一地银白。克里姆林宫的红砖墙在晨光中泛着微弱的暖意,圣瓦西里大教堂的洋葱顶上积着未化的雪,宛如童话里的冰封王国。街道上行人裹紧大衣匆匆而过,呼出的气息在空中凝成细小的雾团,转瞬即逝。

池野站在酒店窗前,手里捧着一杯热红茶,目光落在远处缓缓转动的电视塔天线。他刚从一场高强度排练归来,手指关节还残留着钢琴键的冰冷触感。马德里的成功并未让他松懈,反而像一把火,点燃了更深的执念??他要在这片广袤而沉默的土地上,让一首东方旋律穿透语言与历史的厚障壁。

《冬日私语》不是为巡演临时选定的主题曲,而是他藏了整整三年的作品。最初是在一个雪夜写下的,那年林昭刚走不久,他独自坐在北京郊区的小屋里,窗外落雪无声,屋内炉火将熄。他忽然想起大学时林昭说过的一句话:“你总说音乐要热烈、要爆发,可你知道吗?最深的感情,往往是静的。”

那一晚,他写下了第一段旋律:没有鼓点,没有和声,只有一架老式立式钢琴,缓慢地敲击出几个单音,像雪落在屋顶的声音。后来可可帮他加入了弦乐铺底,用大提琴模拟北风低吟,用竖琴轻拨模仿冰凌碎裂。整首歌像一封写给冬天的情书,克制、冷冽,却又藏着不可言说的温柔。

“你说俄国人听不懂中文歌词?”彩排前,编曲师阿列克谢叼着烟问,“那你打算靠什么打动他们?气氛?布景?还是……你的脸?”

池野笑了笑,把耳机递给他:“你先听一遍,别带任何预设。”

十分钟后,阿列克谢摘下耳机,沉默良久,最后吐出一口烟圈:“这不像流行歌,倒像是……一部电影的原声。”

“对。”池野点头,“我要做的,就是让它成为一部没人看过却都记得的电影。”

正式演出定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厅,一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穹顶高耸,墙面镶嵌着浮雕式的工人与农民形象,仿佛仍停留在那个信仰集体主义的时代。可可特意选择了这里,而非现代化的竞技场或剧院,“我们要去的地方,不该是舒适区。”她说,“真正的共鸣,得在历史的回音里才能听见。”

彩排当天,天气骤变。暴风雪突袭城市,地铁停运,航班取消,连工作人员都劝他延期。但池野坚持按计划进行。

“林昭住院那年,北京也下了场大雪。”他在后台低声对可可说,“医生说他撑不过三天,结果他硬是撑了十七天。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让我放《玫瑰人生》给他听。他说,‘只要还能听见声音,就不算死。’”

可可没说话,只是轻轻抱住他。

当晚七点,音乐厅外已聚集了不少观众。有披着毛皮帽的老妇人,也有穿着破洞牛仔裤的年轻人;有人举着印有池野照片的灯牌,也有人只是静静站着,好奇这位中国顶流为何会选择在如此恶劣天气举办音乐会。

舞台布置极简:中央一架黑色三角钢琴,背后是一块巨大的投影幕布,实时播放着从中国东北到西伯利亚的雪景延时摄影??森林、铁轨、废弃车站、结冰的湖面,一切都在缓慢变化,如同时间本身在呼吸。

灯光渐暗。

第一束光落在钢琴上。池野缓步登场,身穿一件深灰色羊绒大衣,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银色雪花胸针??那是林昭母亲在他出道时送的礼物,曾被他遗忘多年,直到这次巡演才重新戴上。

他坐下,调整座椅高度,深吸一口气。

然后,指尖落下。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全场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系统的嗡鸣。那是一个低音C,沉稳、悠长,像大地深处传来的震动。紧接着,第二个音,第三个……缓慢而坚定地编织成一段旋律,没有任何歌词,只有钢琴独奏的前奏,持续了整整一分半钟。

台下有人皱眉,以为设备出了问题;有人低头看表,怀疑是否走错场次。但更多人渐渐屏住呼吸??他们意识到,这不是失误,而是一种近乎挑衅的诚实:我不要你立刻理解,我要你耐心等待。

终于,在第七个小节后,池野开口,用中文轻唱:

「雪落下来的时候,没有人听见声音。」

他的发音清晰,语速极慢,每一个字都像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

紧接着,俄语字幕缓缓浮现于幕布之上:

**?Когдападаетснег,никтонеслышитзвука。?**

台下一阵轻微骚动。不是因为翻译,而是因为??那声音太真了。不是表演式的深情,也不是流量明星惯用的煽情腔调,而是一种近乎自语的坦白,仿佛他真的正站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站台,对着风讲述一段无法寄出的信。

第二段加入弦乐组,大提琴如寒风掠过旷野,小提琴则似远处飘来的火车汽笛。池野的歌声依旧平静,却开始渗入一丝颤抖:

「我记得你离开那天,站台广播念着错的名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