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华人社群迅速组织应援团,日本粉丝自发翻译宣传物料,韩国网友甚至做了多语种reaction视频合集。就连一向高冷的法国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位“来自东方的神秘歌手”。
《费加罗报》艺术版刊发短评:“当一个外国人愿意用你的母语讲述爱的故事时,请给予尊重。”
而在这一切背后,池野并未停下脚步。
他每天仍坚持六小时以上的语言训练,请来三位不同国籍的发音导师轮番纠错;同时重新编曲《LaVieEnRose》,加入手风琴与弦乐四重奏,试图还原上世纪五十年代巴黎街头的浪漫气息。
某天深夜,可可推门进来,发现他趴在钢琴上睡着了,嘴里还念叨着几句不成调的法语。
她轻轻给他盖上毯子,顺手拍下这一幕,发了个朋友圈:
【你以为的顶流生活:红毯、香槟、镁光灯。
你不知道的顶流日常:背歌词背到梦里都在发音,改编曲改到怀疑人生。
但这才是我喜欢的池野??永远比别人多走一步,哪怕没人看见。】
这条动态被陶城转发,并加上一句:“他不是癫,是执着到了极致。”
任颖看到了,默默点赞,然后删掉了自己原本想发的抱怨文案。
他知道,有些人注定无法被规则束缚。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规则的打破者。
一个月后,巴黎彩排现场。
池野穿着一件旧夹克,站在空旷的剧院中央。灯光未全亮,只有追光打在他身上。钢琴师试奏前奏,音符如春风拂过耳畔。
他闭眼,深呼吸,开口:
「Desyeuxquifontbaisserlesmiens。。。」
(那双令我垂眸的眼睛……)
声音不算完美,带着明显的口音,但却有一种奇异的温柔。仿佛一个异乡人在异国街头,笨拙地诉说着最真挚的情话。
台下坐着几位特邀的法国音乐人,原本抱着审视态度,此刻却纷纷放下了笔。
其中一人低声说:“他不懂法语语法,但他懂爱情。”
另一人点头:“这就够了。”
彩排结束后,工作人员送来一封匿名信。信封上画着一朵简笔玫瑰。
里面只有一句话:
【谢谢你,让我重新听见了《LaVieEnRose》。】
池野读完,笑了。
他知道,这场旅程才刚刚开始。
而他要做的,不过是继续唱下去??用不同的语言,穿越不同的土地,触碰不同的心灵。
因为音乐本就不该有国界。
就像痛苦、爱、遗憾、希望一样,它们都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当他再次站上舞台,面对万千陌生面孔时,他不会再问“你们是否认识我”。
他只会说:
“让我用你们的语言,讲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
灯光亮起,幕布拉开。
世界,在这一刻,安静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