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能从话筒里看见接线员似的,难道还能揪出来吵一架不成?
“我还能找谁,只能给你打电话了。”赵玉峰说的坦然,好笑地讲道:“这对集团来说也是个机遇嘛。”
“就算是机遇,您也应该同程副主任或者高副主任谈啊。”
李学武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握着钢笔继续审批文件,两不耽误。
“程副主任是主管工业生产和联合三产的领导,高副主任是主管经济建设和产业并购的领导。”
他好笑地讲道:“你把电话打给我算怎么回事,难道还能把药厂搬到钢城来?”
“我可提醒你,这里没有药企生存的空间,去吉城还可以。”
“我就是牵线搭桥啊!”
电话对面的赵玉峰笑着讲道:“中医药制作厂是我亲眼看着扶持起来的企业,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可惜了。”
赵玉峰将电话打到李学武这里是为了什么?
一个目的,拯救京城中医院所属的中医药制作厂。
“这个工厂还是当初我们老院长从上面求来的,一直都是我们医院的顶梁柱,当初可是宝贝疙瘩呢。”
“当初有多么宝贝,现在就有多狼狈,是吧?”
李学武不是在说风凉话,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这是赵玉峰都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
“唉——”电话那头长叹了一声,讲道:“其实六五年他们还提出要上新设备呢,现在突然就跨了。”
“一来是经营不善,政策性亏损,二来上级不愿意投资了。”
这话说的确实是真的,因为李学武对当前的经济投资环境很了解。
这么说吧,就连银行都不主动进行投资,甚至是不愿意投资。
经济流动十分的缓慢,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可事实就是如此,谁都没有办法。
京城中医院所遭受的不仅仅是时代的问题,还有自然演变的规律。
中医院吃的就是老大夫,就是那些医术刁钻的好大夫。
可结果呢……
现在李学才去了中医院都能顶上去露两手,可见山中无老虎了。
当然了,在中医院李学才能有露两手的机会,是有李顺在单位工作的缘故,也有李学才在医院实习了将近一年,早就有了一些实战经验。
他比他的所有同学都强,强在了实践经验,强在了家族传承。
别的同学这几年学业荒废的厉害,但他不是在山上跟着父亲学习,就是下山到了中医院实习。
赵玉峰的儿子赵侠都毁了,可李学才这么天真憨厚的性格生生被家里人保护了下来,愉快地毕了业。
赵玉峰对李学武,对李学才兄弟两个是有感情的,是对失去的儿子的记忆和惋惜。
每次看到李学武的时候,都会想起他的谨慎和手足情深。
每次看到李学才的时候,都会想想当初赵侠有这样的兄长该多好。
可惜了,可惜了——
“这家制药厂还有什么?”
李学武比较怀疑地问道:“如果是中成药或者汤剂一类的,我想集团不会重复投资,你知道的,食品药品加工厂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设备。”
“那些设备怎么能同老作坊比呢——”赵玉峰认真地解释道:“这么给你说,同样的药材、同样的剂量,让机械制作和让人制作就两个药效,你信不信?”
他电话里非常恳切地讲道:“我并不反对百草堂药业引进先进技术,大批量制造便宜的药物,但是——”
“嗯嗯,你的意思是将中医药精华工艺进行保留?”
李学武截住了他的话茬,挑眉问道:“就是想打造手工药品牌呗。”
“我是有这个想法啊。”
赵玉峰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正如你所说,集团不愿意进行重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