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电脑屏幕上实时展示的监控画面,所有军人可以看到一个个白色金属架子上种植着很多蔬菜。
每一行一个品种,旁边有单独的显示屏记录着品种名称、种植时间、发芽时间、开花时间和结果时间等一系列数据。
同时旁边还有项目组的编号和相关工作人员内部编号。
在实验室里,来来往往的时不时能看到身穿白大褂和无尘服的研究人员过来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液的供给情况。
也能看到来来往往记录数据的人员,以及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对着架子进行讲解。
甚至他们看到有一个老师直接从西红柿藤子上摘下一个西红柿擦了擦然后切片,除了留作样本检查的基底,剩下的在场众人直接给分了。
“林总,这东西能直接吃?”
一位军人大感惊奇的指着电脑屏幕惊呼起来。
林远理所当然的点头:“当然能直接吃啊。”
“我们又没打农药,全程也没有化肥,直接走营养液基底培养,实验室是最高标准的无尘无菌实验室,连细菌都没有。”
“凭啥不能直接吃啊!”
来自西部军区的军官瞪着眼睛研究了半天问道:
“林总,这套植物工厂贵不贵,维护起来方不方便?”
“还有维护保养难不难?”
“最主要的是产量如何,如果是一个连队的日常补给,需要多大规模的植物工厂?”
“贵倒是不贵,但是维护的话得看你们怎么搞!”
林远缓缓摇头,给他介绍实际的情况。
现在他们看见的是处于实验室里的场景,所有维护和监控都由外边的控制中心直接监控和接管。
但如果进入部队,那植物工厂肯定是要上高原的,甚至是上到最前线的驻地为官兵提供保障,保证他们出门就能采摘。
可维护和监管肯定就不能放在前线了。
因为理论上来说,植物工厂的所有数据哪怕不是国家机密,也是部队的机密,涉及到了最基本的前线补给周期和储存量的问题。
所以这种控制和监管中心肯定是要放在后方由某一个单位统一控制的。
这种情况下后方可以直接根据植物工厂的采摘、培育情况第一时间统计出前线的消耗情况,从而间接统计前线是否存在冲突和大规模消耗问题。
对应的营养液也好,还是其他消耗配件也好,可以统一配送。
“根据这两年我和你们的接触,不同编制的队伍一个连队的人数是不定的。”
“如果你们是按照一个连队3个排,每个排3个班,再加上排部人员和连部人员一起算的话,满编应该是112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常规农作物的植物工厂设备肯定和豆制品以及菌类的有区别,不同的植物又存在体型的区别。”
“比如辣椒和西红柿可以共用一种类型的架子,因为它们长成后的植物主藤尺寸差不多。”
“黄瓜、苦瓜和丝瓜可以共用一类,因为它们需要攀爬,而且藤蔓会长的很大,需要另外类型的架子。”
“至于像韭菜、韭黄、白菜、葱姜蒜这些,走通用的就行。”
“不同种类的蔬菜有不同的种植密度,按照培育架来进行计算的单位产量自然不同,这个需要你们自己考量。”
“看看哪些需要种,哪些不需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