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搬到了县里之后,明显效率要高很多。
红山村的鱼塘养殖,现在主要靠陈欢欢和林小花两个人,还有马长生,赵二蛋的辅助,再就是生产队的其他年轻劳动力,装车,卸货的。
知青点改造的宿舍也只剩下陈欢欢带着孩子。
朱豪他们现在都住在县里。
河鲜市场的一楼批发河鲜的,二楼是办公室加住宿,反正是单身汉一个,办公桌后面放个床就是卧室。
天冷了再弄了火炉,也暖洋洋的。
为了方便照顾刘青青,林阳也单独弄了二楼最深处的一个房子,简单的布置了一下,两口子也住在这里。
隔三岔五的,林阳开车到红山村看看鱼塘的情况。
这一天,天气冷得哇凉哇凉的。
林阳开车到了村里,刚路过知青点改造的宿舍,就看到陈欢欢出门,戴着手套,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鱼料:“小林,你回来的正是时候,我还想着今天给你打个电话呢。”
“欢姐,啥事儿?”
“你问问那个蔡全,他们南方不是有什么塑料吗,你之前定了一些说是要什么大棚,然后弄几个炉子,能保证鱼塘安全过冬,眼瞅着天冷了,还没到。”
陈欢欢说道。
“今天刚打了电话,已经发车好几天了,估摸着这一两天就到。”
“不到11月份,天气还行。”
“我让朱豪这几天在县里买炉子,到时候先把炉子安置好了,等塑料来了咱们弄成大棚,三五天的时间就能搞好。”
北方养殖水产,最怕的就是冬天。
尤其是三九天,鱼塘结了冰,鱼苗是要冻死的,产量就更不用说了。
但正是因为冬天稀缺。
这三个月供应鱼货的时候价格还能涨一涨,年底分红能多一些。
“成。”
听着林阳已经落实好了塑料的事情,陈欢欢也松了口气。
“欢姐,你现在要去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