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得住几十万大军,招得来一大堆桃花……
锦瑟双颊一热,忙避开他视线,岔了话题:「继后绮年玉貌,又出身高贵,怎会嫁给有血海深仇的人?」
苻洵动作一滞,目光带了些探究:「你对她有兴趣?」
锦瑟摇头:「只是好奇,感觉陛下对她十分爱重,而她对你那般态度……」
「原来姐姐是担心我」,苻洵松了口气,轻笑,「她虽泼辣,却是磊落之人。萧王后与她十分交好,萧王后过世后,她还会抽空来灵昌照拂阿菁和阿蓁,很是重情重义。」
锦瑟若有所思:「听说陛下与萧王后结发夫妻,情份甚笃。陛下大概也是在她替亡妻照拂女儿时,对她暗生情愫吧。」
苻洵没有否认,掀开马车窗帘指向一处:「那家客栈叫『风归云』,继后之前来灵昌小住时,几乎都宿在此处。」
「她大概至今不知,王兄早已悄悄包下所有上房,平日里都空着。只待她入住,才派些好手穿上常服,暗中护她安全。」
锦瑟定睛一看,异样的感觉在脑中稍纵即逝:「与洛川别苑只隔半条街?她为何不找靠近王宫的店,出入长秋宫也方便些?」
苻洵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她的所作所为,有时连我也看不懂。比如建宁三年底,两国已开始针锋相对,她还是说服王上,让自己堂弟迎娶了大公主苻萱。」
「所以,继后是陛下女婿的堂姐,这辈分……」锦瑟听得眼前一黑。
苻洵不以为然:「联姻哪管这些,这桩婚事对荣国和南翊都有益处。」
说来说去,全是利益。
建宁七年冬,苦撑近两月的升阳被苻洵攻破,但是在翊烈王元承陵的掩护下,东原道三十多城的军队丶官员丶平民皆已安全撤离。
然而,迁都阊江的最大难点,不在于安全撤离,不在于怎么安排南翊宗室丶满朝文武丶大小世家,而在于怎么安置那些基数庞大丶以土地为生的平民百姓。
淮水以南的南翊,鱼米之乡丶人口密集,原住民自是不愿再多出几百万人,同自己抢田地和水源。
于是,兵乱结束之后,南下投亲靠友的,藏在深山地窖的百姓纷纷冒出来,胆战心惊在故土上修缮家园,想重新把日子过下去。
丞相景樊提出一系列安抚旧都遗民的措施:阳华山凰羽寺的祭祀供奉如旧,祭拜升阳元氏王陵,重开碧宁书院丶广募教习,起复翊人继续治理这片土地……
然,依照荣国律法,较之翊国统治时,此地赋税增加两成丶徵兵数量翻了一番,东原道百姓的生活,从吃饱穿暖,到只能吃个半饱丶冻不死人,比以往艰难不少。而且,隔了国雠家恨丶风俗迥异,治理起来颇为棘手。
其实,景樊已尽力平衡了。
早在苻洵攻下东原道之时,朝中大批主战派已跃跃欲试,希望苻洵犁庭扫闾,将翊国遗民尽数降为奴隶。
主和派反对说,降为奴隶是异族的野蛮做法,荣国是礼仪之邦,不能弃珠玉而就草签。
苻沣压了一个多月,也没吵出个结果。甚至连他决意册封南翊公主为后,也被群臣上奏谏言。
直到年底,苻洵回朝述职,披露了攻打升阳的详细过程。听闻升阳战死至最后一人丶元承陵临终还杀了个校*尉垫背,满朝文武沉默了近一刻。
荣军也损失惨重,善战如苻洵,升阳一役折耗了近六万精兵。
「如此有血性的王室,如此彪悍烈性的国民,若因欺凌太甚丶揭竿而起。敢问各位大人,谁去领兵平息事态?」
「届时若暴乱不休丶冲突不止,东原道被屠得只剩个空壳,谁去耕作土地丶躬身蚕桑?」
苻洵一向穷兵黩武丶杀人如麻,众臣皆未料想他会支持怀柔。
建宁八年正月初九,苻沣修国书一封,送往南翊都城阊江,正式求娶大长公主元晴。意想不到的是,元晴也亲笔手书一封,随国书一道送往阊江。
将亲姑姑嫁给敌国,幼主自然是不愿,但过了两日,冯太后和丞相压下满朝反对,认了这门亲事。
建宁七年,如日中天的大翊,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分裂为南北两个。南翊虽国力仍强于荣国,却再无绝对优势。
况且,荣国有苻洵。未经休养生息丶轻启战端,便是押上了生死存亡。
「可是刚听你说,陛下心悦王后多年,为何还要发兵攻翊」,锦瑟听苻洵讲着,思索了许久,忽然提问,「要么选开疆拓土丶封心锁爱,要么选儿女情长丶知足常乐,这世上岂有两头都要的?」
换言之,男人一心争权夺势也可丶一心追情逐爱也可,既要又要丶就有些难以言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