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
《朱楼》的布会正式召开。
来的媒体很多,但基本上都是熟面孔。
问的问题很杂,不过绝大多数都可以交给皇晓明等人回答。
真正需要让周墨解释的问题,其实就俩。
第一,《朱楼》会不会犯文青病。
“当然没有什么文青病。”
周墨先正面回答了问题,随后解释原因。
“我理解一些观众朋友们的担心,源自我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朱楼》这部戏里会增加一些真实的无奈。
不过这其实是一个误会。
《朕要做皇帝》这部剧,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主角,整部剧的视角围绕他展开,所以他看起来无往不利,翻云覆雨,通篇都非常畅快。
而《朱楼》这部剧,多主角,多视角,不同角色之间关系复杂,相互算计,斗争不修,自然不存在一个像福王一样能够大杀四方的主角。
一个角色会被算计,被逼迫,从而妥协,让步,这一点无论是大臣,皇子,还是皇帝都是如此。
这,便是我说的真实的无奈。”
一番话,把周墨的思路解释的很明白。
所谓“真实的无奈”,不过是剧本从单主角到多主角,生的一种必要的创作思路上的转换。
如果没有这种转换,多主角剧情恐怕很快就会崩掉。
记者们也很快就理解了周墨的意思,没过一会儿,就有一个记者开启了下一个问题。
“那周导,请问您在《朱楼》的剧情刻画中,有关真实的无奈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呢?”
周墨再度拿起话筒,稍微酝酿一会儿后开口道:
“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这两个方面其实也是绝大多数历史权谋剧的核心。
就拿如今被网友们青睐的两部历史剧,《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来说,其核心问题,一切剧情的展开就是钱和人。
《雍正王朝》一开始,就是黄河水位暴涨,河堤决口,百姓流离失所,这是人的问题;同时,国库亏空严重,负责清查户部钱粮的老四和皇帝揍对,提出见解,这是钱的事情。
《大明王朝》第一集也差不多,诸位大臣在皇宫吵架,吵得就是一个宫里没前,缺银子得事情,所以才要改稻为桑,但是一旦改稻为桑,就要侵占土地,破坏良田,百姓的口粮就不够,就要造反,所以要想办法压制百姓。
《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如此,《朱楼》也是如此。
皇帝想要改革需要钱和人,太上皇享福也需要钱和人,皇子们夺嫡更需要钱和人。
除此之外,国家运转需要钱和人,开疆拓土需要钱和人,赈灾救人同样需要钱和人。
一切的争斗,最终都要落在对钱和人的争夺上,这便是《朱楼》整部戏的主要基调。”
周墨这几句话,说得一旁的柳和平满面笑容。
他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啊。
钱和人,本来就是封建王朝运行中所生的一切矛盾的基础,也是他一直以来创作的理念根基。
包括《雍正》,《大明》,《北平无战事》……都是如此。
柳和平默默地在心中给周墨点了个赞,真不愧是周导啊,竟然能够如此地看明白他的创作思路。
……
晚上八点钟。
周墨结束了《朱楼》剧组的聚餐,驾车回到住处。
打开门,房间内明晃晃一片,刘施施正坐在沙上敷面膜。
在她对面,电视上播放的正是《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