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喊了人,奉上礼,进了屋子去说话。
“俺这哥儿,你晓得他性子的,话少,可心不坏,往后他跟在大哥你身前,便要劳烦多费心了!”
“俺也是看着大景长大的,最是晓得他的好心眼儿,话少办事才细致认真咧。范老弟,你便安心。”
两位长辈说了会儿话,便说行拜师礼。
范景依礼敬茶喊人,胡大三吃了徒弟茶,应了人,又像模像样的训说了几句话,礼也便成了。
康和见着差不多了,便上前去,送了个红包。
胡大三一捧红包便觉沉甸,他连忙推:“这是何意。”
康和道:“我跟大景在山头上讨日子,爹娘总忧心,只入了这一行当,轻易脱开不得身。若不是胡大伯大义,肯收大景做徒弟,教咱一家子旁有盼头,咱还只能一头埋在山里,不知这般日子甚么时候才到尾。”
“这一点儿心意不足表示咱的感激,只做个添头,还望大伯不嫌。”
胡大三听得这话,心头觉着自己好似那般救人苦难的活菩萨一般,自觉得中听。
他推:“这年头上挣点钱银不易,你们的心意俺都晓得,不肖重礼。往后大景只管跟着俺学手艺便是,他有本事在,入这行容易。”
“再是容易,也得大伯费心。他性子淡些,不爱说谈,还得要教大伯包涵,您要不收咱这礼,教我心头多过意不去。”
康和存了心要送这红包,不会教人推了回去,且这也不是什麽不正当的贿赂,便是表诚心的一种方式。
礼多人不怪,谁又会嫌旁人厚礼相待的。
胡大三见此,才将东西收下。
康和见状,又表诚心,道:“听得爹说胡大兄弟好本事,在城中起了生意,日里头忙碌少得归家。往后大伯家里头有什麽事,胡大兄弟不得空回来的,只管差遣了我跟大景来做。”
说罢,又同一头的乔夫郎道:“小伯父日里要灶上忙不开,也只管唤了我来,旁的不成,与小伯父打个下手倒还伶俐。”
“你那手艺,如何与俺打下手,谁不夸说你一句好手艺的。俺今儿可把你的话听下了,改日里家头要请客,便唤了你来帮俺治两个菜。”
乔夫郎跟胡大三都教哄得乐呵呵的。
说了一大晌的话,这才成了事散去。
两家子人都满意这拜师的事儿,打外头逢人便摆谈。
村子头很快便传了个遍,谁人都晓得胡大三收了范景做徒弟。
胡大郎得听了这喜事,带着媳妇孩子回家来,两家人一同吃了回饭。
乔夫郎的娘家过来人耍时,康和来给料理了一大桌子的菜。
范家屋子教大风大雨给掀了顶儿,胡大三穿着蓑衣过来帮着修缮。
两家子人来往得愈发勤,素日里头吃好都要互送上一碟儿。
自这是后话了。
第53章
范景拜了师父,康和原本是准备给他定制一套屠具的,只这东西价格高昂,打城里铁作问了一圈,轻易便要上几贯钱。
家里头先前与胡大三包了两贯八百个钱的红包,手头上确实也并不宽裕。
倒是胡屠子,搜了些家里头的旧屠具出来,拿给了范景教他捡着用。
左右时下也还不曾自己单干,倒也不急着就要弄上一套新的、齐全的使。
于是捡了胡屠子的旧屠具,拿去铁作重新打磨了一番,给些个工钱,便将就着先使。
这日,胡大三提前一日来与范景说,隔日要上唐家村去杀猪,教他一块儿跟着。
范景给应了下来。
胡屠子年轻的时候在城里的肉行弄得有个摊子,自出去杀了猪羊,拿在摊子上卖,给挣下了些钱来。
家里的日子过得滋润,一个哥儿一个姑娘,都嫁得不差,嫁妆备得也厚。
不过前两年胡大三得了腰痛病,身子骨儿已不似从前了,久站不得,便没再收肉摆摊,如今就干点儿轻巧闲活儿。
谁家要宰猪,唤了他去,他便过去宰杀牲口,收几个杀猪钱。
这单宰牲口不收肉,喊他去的人家自然也就不如往前多了,范景能实打实的学手艺的机会也便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