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坚定。
"我们接受龙国的条件。你立即返回帝都,签署相关协议。”
“同时,让军事情报部门准备接应远东军团回撤的计划。
这个决定,标志着欧亚大陆力量平衡的重大转变,也意味着毛熊帝国战略重心的历史性调整。
约瑟夫深知,他将因此被部分人视为出卖国家利益的叛徒。
但他同样相信,如果这个决定能够确保毛熊帝国的生存,历史最终会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就这样,在克里姆林宫的那个漫长夜晚,这位铁腕领袖做出了他统治生涯中最具争议的决定之一。
一个帝国的命运,因此改变了轨迹……
……
几天后,当莫洛托夫与龙国签署停战协议的同时。
距离莫斯科数百公里之外的斯大林格勒战场上,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正在进行。
伊万·彼得罗维奇上尉趴在一栋半毁建筑的废墟中,借助墙体的掩护观察着伏尔加河对岸的北约阵地。
他的脸上布满了灰尘和血迹,眼睛因为连续七十二小时未合眼而布满血丝。
他旁边的电台操作员多罗申科,正试图用几乎耗尽电量的电台与指挥部取得联系。
"该死的,又没信号了,"多罗申科低声咒骂道,疲惫地拍打着设备,"我们已经三天没有收到总部的指示了。
"继续尝试,"彼得罗维奇的声音沙哑而坚定,"那些北约的杂种在对岸集结,看起来要动新一轮攻势。”
“我们需要支援,哪怕只有一点点弹药也好。
多罗申科苦笑了一下:"支援?上尉同志,恐怕整个斯大林格勒都没有足够的弹药了。”
“昨天柯里亚告诉我,第32步兵连的人已经开始用刺刀和石块作战了。
彼得罗维奇没有回应,只是继续通过双筒望远镜观察对岸。
北约的坦克正在集结,米国制造的m48巴顿坦克排成长龙,装甲车辆和步兵紧随其后。
空中,数架F-15"鹰式"战斗机盘旋咆哮,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
相比之下,毛熊这边的防线几乎看不到重型武器,只有稀疏的几门反坦克炮和一些轻型迫击炮,大多已经残破不堪。
"列夫,集合所有还能战斗的人,"彼得罗维奇对身旁的中士说道,"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他们的进攻。
列夫·伊凡诺维奇中士点点头,匆匆离开。
然而,等伊凡诺维奇走后,彼得洛维奇的眼中也忽然闪过一丝迷茫。
彼得罗维奇知道,他手下的这个排已经损失了近7%的人员,剩下的士兵大多带伤,弹药所剩无几。
就在两天前,他们的最后一辆T-64坦克被北约的空袭摧毁,炮塔被炸飞数十米远,乘员全部牺牲。
迎接进攻?
自己连一门稍微口径大一点的武器都没有,怎么迎接?
就靠自己的血肉之躯吗……
sad4。。s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