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治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要走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他对张文斌说道,“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策才有温度,我们的改革才有力度。”
车子缓缓驶出党校大门,阳光洒在车窗上,映照出一片温暖的光晕。朱远航靠在座椅上,闭目沉思,脑海中浮现出这几天走访过的村庄、学校、医院、社区……每一个场景,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他知道,这只是他漫长治理之路中的一个节点。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已做好准备,继续前行。
风沙依旧,但人心已暖。
朱远航一行离开皮山县后,继续向西行进。他们的下一站是喀什地区泽普县,这里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叶尔羌河,地理环境相较皮山要温和许多,但依然面临水资源紧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抵达泽普县城已是傍晚时分,天空泛着淡淡的橘红色。与皮山不同,这里的街道整洁有序,绿树成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当地政府安排了简单的接风宴,但朱远航依旧婉拒,只留下几位核心成员进行简短交流。
“我们这次来,重点是调研基层治理中的‘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他对县委书记李明远说道,“听说你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希望能实地看看成效。”
李明远点头:“是的,我们在全县推行了‘三级网格’管理机制,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大网格、中网格和小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和服务。”
“这个模式不错,关键是要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朱远航沉思片刻后补充道,“群众的事情无小事,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更是服务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执行力。”
次日清晨,调研组便前往位于城郊的金湖镇开展实地走访。该镇是泽普县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也是“党建+网格化”试点单位。
一走进镇政府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全镇各个网格的位置、人员分布、问题反馈等信息。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打造的“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实时更新、问题及时响应。
“以前遇到问题,群众需要层层上报,效率低不说,还容易遗漏。”一位年轻的网格员说,“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上传问题,并由后台统一派单处理,效率提高了不少。”
朱远航仔细查看系统操作流程,并亲自尝试登录体验了一番。他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平台确实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但要注意的是,技术只是手段,真正的治理还是要靠人。”
随后,调研组分成几个小组,深入社区、村庄,了解群众对网格化管理的真实感受。
在一处居民小区,朱远航遇到了正在巡逻的网格员艾力。他主动上前打招呼:“你好,我是中央调研组的,想了解一下你平时的工作情况。”
艾力热情回应:“我每天都要走遍自己负责的区域,检查环境卫生、排查安全隐患、收集群众诉求。虽然辛苦,但看到大家的生活变好了,我也很有成就感。”
朱远航听后赞许地说:“这就是基层治理的力量。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天下午,调研组又走访了几户家庭,听取他们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
“以前家里水管坏了,要找好几个人才能修好。”一位老奶奶笑着说,“现在一个电话,网格员就上门了,真是方便。”
“我们家孩子上学的事,也是网格员帮忙协调的。”另一位居民补充道,“这种服务,让人感到温暖。”
朱远航听后感慨道:“治理现代化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傍晚时分,调研组回到镇政府会议室,召开总结座谈会。朱远航首先肯定了泽普县在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员培训机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加强群众参与度,建立常态化意见反馈渠道;三是要强化考核激励,确保网格化管理可持续推进。”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在场干部频频点头,纷纷表示将认真研究落实。
夜深了,窗外月光如水,洒落在会议桌上,映出一片宁静而坚定的光影。
朱远航翻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的温度,来源于对人民的深情;改革的力度,取决于对现实的担当。”
这句话,仿佛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每一位在场干部心中的信念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