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彬看着大力被推进去抢救,这一刻的心情异常沉重。
正是有这些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存在,才能揭开这层层黑幕,作为督察组副组长,居然无法保护他们。
段斌咬紧牙,原本还在犹豫,经历这件事之后,让他下定决心,带血的优盘放入包内,这是大力交给他的,段斌心里很清楚这个东西的分量有多重。
“段组。”
“这件事必须查清楚,是意外还是人为,最近凌北市接连出事,先是常务副局长张国栋坠楼身亡,现在又发生车祸,洪局长,。。。。。。
朱远航一行离开玛多县后,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他们的下一站是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燥、风沙肆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尽管如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依旧世代耕耘,顽强生活。
抵达皮山县城已是傍晚,空气中弥漫着沙尘的味道。当地政府安排了简朴的接待,朱远航谢绝了专门准备的宾馆住宿,坚持与团队一同住在县委党校的宿舍里。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解实情、解决问题的,不是来享受的。”他对张文斌说道,“基层干部已经很辛苦,我们要和他们站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调研组便出发前往该县最偏远的阿依库勒乡。那里曾因水资源分配问题引发多起群体性事件,矛盾复杂,处理难度大。朱远航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实地考察当地的水利设施和用水管理机制,并尝试找出一个既能保障民生又能促进公平的解决方案。
一路上,黄沙漫天,能见度极低。车窗外,除了零星的胡杨林和偶尔出现的坎儿井,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张文斌望着窗外感慨:“这里的自然条件太恶劣了,群众的生活真是不容易。”
朱远航点头:“越是这样的地方,治理越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刀切。水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到达阿依库勒乡后,他们首先走访了乡政府,听取了关于当地水资源现状的汇报。随后,又深入村组,实地查看了几处灌溉渠道和机井运行情况。
“这个机井是我们去年新建的,但出水量不稳定,有时一天只能抽两小时的水。”一位村干部无奈地说,“上游的村子用水量大,下游就常常没水可用。”
朱远航蹲在井边,仔细观察水泵设备和水流状况,然后转向随行的技术专家:“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解决?比如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实时掌握各区域的用水情况,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配。”
技术专家思索片刻,道:“理论上可行,但需要配套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还要协调上下游的利益关系。”
朱远航沉吟片刻,道:“那我们就先从制度层面入手,推动建立‘村级用水协商委员会’,由村民代表、村干部、水利技术人员组成,定期开会讨论用水分配问题,确保决策公开透明。”
他随即召集乡里的干部开会,提出这一设想,并当场责成研究中心撰写一份《高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试点方案》,争取纳入国家生态治理专项支持计划。
“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些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他在会上强调,“只有让群众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议结束后,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乡干部主动找到朱远航:“朱主任,我以前觉得治理就是执行上级的任务,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治理是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朱远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有这个认识,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治理的关键,是用心去听、用脚去走、用手去做。”
当天晚上,调研组成员围坐在乡政府会议室里,整理白天收集到的数据和建议。朱远航亲自参与讨论,逐条分析可行性,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
“明天开始,我们分三组行动。”他宣布,“一组继续跟进水资源问题,一组负责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的评估,还有一组则重点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
夜深了,会议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窗外的风沙拍打着玻璃窗,仿佛在提醒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每一项政策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
第三天清晨,朱远航带着一组人员前往阿依库勒乡中心小学。这所学校的教室破旧,课桌椅陈旧不堪,操场更是尘土飞扬。学生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却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
“孩子们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朱远航走进教室时,低声说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他与校长交谈后得知,该校师资严重短缺,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几乎无法正常开展。朱远航当即表示将联系相关教育基金会,争取尽快配备远程教学设备,并组织志愿者教师队伍进行轮岗支教。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不例外。”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修几间教室,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支持体系。”
下午,他们又走访了乡卫生院。这里的医疗条件同样堪忧,药品种类有限,医生人数不足,许多常见病都要转诊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
“健康是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地理偏远就被剥夺。”朱远航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必须加快推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基层。”
回到乡政府后,他立即指示团队起草一份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医疗服务提升工程”的初步方案,并承诺将尽快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
“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成样板。”他对张文斌说,“如果能在皮山县取得突破,就可以推广到整个南疆地区。”
调研工作的最后一站,是一次特殊的座谈会。朱远航特意邀请了十多位来自不同村落的群众代表,包括农民、牧民、个体经营者、返乡青年等。他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基层的真实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