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魏平安的资料提示,这种所谓当下最先进的炼钢法,依旧是碳氧沸腾,吹炼末期脱碳缓慢,熔池搅拌强度不够……
而且会随着体积变大,缺点越发的明显。
嗯,在魏平安的理论书写中,这是他根据科学的计算演练,得出的结论。
报告中,魏平安做了推理,底吹气体搅拌,有利于使脱磷更接近平衡。
所以,最后魏平安的结论是:结合两种转炉的特点,进行整合,将新的转炉称为:顶底复吹转炉,而这种炼钢的方法,也就是顶底复吹炼钢法。
完成了前期初步工作,魏平安把资料上交。
下午他不打算回来继续上班了,假期又没消,可以去冬钓一下子,顺便让来福拉着大宝去冰上撒个欢儿。
“这是你上次开完会之后的研究成果?”
新所长带着老花镜,反复看了两遍手里的资料,论这方面他是外行,但字里行间的内容,虽然看不懂,却感觉不明觉厉。
果然不愧是魏总师。
一个可以在工程师这个领域里,用两年时间边工作边修炼成满级的存在。
“嗯,就是顶吹、底吹各有各的好处,那就把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把优点集中起来……”
这一刻,魏平安都没察觉到自己莫名的有点像达文西。
“就这么简单?”
“理论就是这样,具体实施中,肯定还会有很多问题,所以我需要申请一个实验场所。”
“好,我立刻向冶金部反应,尽快确定实验场地。”
没到午饭点,魏平安先回到办公室。
递交上去的只是理论和一部分“假象”,还需要数字模拟实验。
但也不会限制魏平安继续“挖掘”配套工艺的研究和设计。
而356所对于精密仪器的研发和设计,本就是最拿手的。
……
当魏平安家餐桌上摆着红烧鱼的时候,魏平安的资料也顺利来到了冶金部领导的办公桌上。
封面还有画着圆圈粗体批注的“加急”二字。
冶金部领导看完后,精神振奋,第一次瞧见传说中魏总师出手,领导很重视。
当即约了好几位钢铁工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内部讨论,一直讨论了十几个小时。
最后的结果是,提供场地和小型实验转炉,先改着看。
在这群大学教授和学者看来,魏总师的名头在内部小范围圈子里信誉极高,值得一试。
况且科学家做事自有他们的一套方式方法。
基本就是大胆假设,再用各种数据和模拟实验去验证,对了就叫验证,错了就是推翻。
不去铺张浪费,也不能因噎废食。
魏总师提出的假设,总归是条看着逻辑正确的事情,不算浪费。
在别人眼中,魏平安是科技达人,知识宽泛的犹如行走的数据库。
而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不是创造者,他只是科技领域里的一名跨界搬运工。
此时这名搬运工正给魏大宝童鞋卷烤鸭卷呢,白天家里就他们爷俩,也就到处吃吃喝喝,吃好玩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