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的清晨,雾气氤氲。
苏宁和李水花蹲在沙县老街的一个早点摊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傅手上的动作。
老人动作行云流水??擀面、包馅、下锅,一气呵成。
小小的扁肉在沸水中翻腾,像一尾尾白玉小鱼。
“阿伯,能再演示一遍馅料配方吗?”水花用刚学会的蹩脚闽南语请求道,手中的笔记本已经记了七八页。
老师傅咧嘴一笑,露出稀疏的牙齿:“女娃子,你都问三天了,不是要偷师吧?”
水花脸一红,正要解释,苏宁赶紧递上一包红塔山:“老师,我们是西北来的,想学点正宗沙县味道回去开个小店。我可以给你的教授付费的。”
老人接过烟,态度和缓了些:“早说嘛!”
他掀开调料罐,“喏,关键在这胡椒粉,要印尼产的才够味………………”
水花赶紧记下,又追问具体的配比。
苏宁则悄悄退到一旁,掏出相机拍下操作台的全景。。。。。。
这是他这周在沙县“考察”的第七家小店。
每次考察都会给与店老板配方费,因为苏宁可不想因为这点钱纷争不断。
回到简陋的招待所,水花立刻伏在桌上整理笔记。
三本厚厚的笔记本分别标着“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和“西北风情”,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配方、工序甚至店堂布置的细节。
“宁哥,我觉得沙县的扁肉和咱们的馄饨很像,但馅料更。。。。。。”水花抬头,发现苏宁正对着地图勾勾画画。
“你在做什么?”水花好奇地凑过去。
苏宁手中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标满了红蓝记号。
西安、兰州、银川、厦门几个城市被红圈重点标注,周围辐射出数条线路。
“餐饮连锁的战略布局。”苏宁指着地图,“红色是‘西北风情’,主打高端宴请;蓝色是‘兰州拉面,走大众快餐路线;至于沙县小吃。。。。。。”
他顿了顿,“我要让它成为中国的麦当劳。”
水花瞪大眼睛:“麦。。。。。。麦当劳?”
“就是开遍全国的意思。”苏宁笑着解释,“每个县城至少一家,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五块钱的拌面扁肉。”
水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虽然不太明白丈夫的宏大构想,但她相信他的眼光。
这半年来,“西北风情”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点。
“对了,注册商标的事。。。。。。”苏宁突然压低声音,“材料都准备好了吗?”
水花从行李袋深处掏出一个文件袋:“都在这了。沙县小吃的商标设计图、申请书,还有兰州那边的………………”
话音未落,房门被猛地敲响。
两人一惊,水花迅速把文件袋塞回行李中。
“谁?”苏宁警惕地问。
“是我。”门外传来林副主任的声音,“开门,有事商量。
苏宁和水花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林副主任怎么会突然找来?
他们此行是以“考察闽菜”为由请的假,注册私企商标的事可没向任何人透露。
门一开,林副主任阴沉着脸走进来,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凌乱的房间。。。。。。。
摊开的地图、记满的笔记本,还没来得及收起的相机。
“解释一下。”林副主任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件拍在桌上,正是苏宁申请“沙县小吃”商标的复印件。
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