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奴骑着马带着二旺等亲兵赶到位于沙市的大元帅府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征用一家大户宅院改造成的元帅府到处挂满灯笼,里外都有士卒护卫。
府内员役多少有些慌张,但仍保持着基本的秩序。
他很清楚大元帅府这套“草台班子”有多废物,因此还有些惊喜。
但他刚在正堂坐定,询问了几人,才知道不是这些员役士卒进步了,纯粹是之前误传了消息。
刘新宇在茶园并未战败,而是明军援兵到了后,无法击败明军的马步兵,索性佯败,想着至少吸引明军步兵入山,到时再就地埋伏。
因这支庐陵兵谨慎,刘新宇不得不装得像一些,小半的部队是放弃组织,小股小股地逃进了山中。
虽然提前告知了这些溃兵要在义禾汇合,但刘新宇担心这些兵假溃变成了真溃,所以命刘秀宇带兵到义禾乡接应。
毕竟他们麾下士卒的纪律性和素质远不如大同社,这些失去组织的士卒究竟会做出什么事来,刘新宇心里也没底。
事实证明刘新宇的担忧很正确,后方连前方战况都能搞错,若非有人及时辟了谣,还不知元帅府会乱成什么样子。
“以前只道大同社迂腐愚蠢,只道大同社有些员役与大明官吏一样无能、腐败,如今才知,大同社能走到这一步,是多么的厉害!”
郭子奴喟然长叹,二旺看向几个亲兵,他们很默契地将“闲杂人等”打发走了。
“大同社不是一处厉害,是处处厉害!当兵的听话不怕死,当官的能理解上头的话,虽说也很难完全做到位,但至少不会误解、曲解。”
二旺轻声道,“郭爷,大同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犯了很多错,治理乡里时也曾经一团糟。”
“若大同社那叫一团糟,我们这算甚么?自行其是,毫无规矩可言么?”郭子奴言辞激烈,但声音低沉,透着股深深的疲倦。“当初啊,我也不懂大同社!”
他苦笑一声道,“刘教官在军中推行脱盲教育,大元帅他们担心大同社会蛊惑我们麾下的士卒,我虽然不这么想,但也觉得没必要。
“当兵的,好好听指挥打仗便是了,学甚么字?我们又不需要写文章!如今我晓得了,学写字不是为了写文章,是为了这个!”
他指指自己脑袋,重重一叹,“是为了让士卒理解命令!战场上的许多命令,士卒看似理解了,实则只是随大流去做罢了。
“就像大元帅这次佯败,若换成大同社的兵,大元帅绝对无需担心。因为大同社每一个士卒,都晓得佯败是甚意思。哪怕落单,也晓得自己接下来该做甚么!
“这样的兵,不止能打仗,还能治民。大同社刚发家不久进入新宁时,后来奇袭湘潭治理湘乡等地时,动用了不少士卒去乡里治理,才没出大乱子。
“可如今,我们敢让士卒去治民么?他们能守住底线,不去滋扰百姓,我便得感恩戴德了!但如此一来,我们甚么时候才能控制住永新县的乡都?”
二旺道,“郭爷,我们在永新县,大同社在邵阳县,不一样。”
郭子奴苦笑道,“是不一样啊,大同社是邵阳本地土著,又靠大刀寨、唐家的全力支持起家,靠着救济流民、剿匪、减租等事慢慢获得百姓信任和支持。
“我们呢?于永新百姓而言,我们是外人,是贼匪,我们的员役、士卒不乏有扰民行为,甚至我们中不少人反对走大同社这条路。
“但这并非我们难得民心的根源。根源在于,江西人稠地狭!”
郭子奴突然坐不住了,站了起来,面对着从大同社那里求来的一副江西地图发了呆。
良久,他缓缓说道,“我们这些外人,甫到永新,便能不动刀兵打开局面,一度让我以为江西大有可为。
“但其实,乃是因为这里有太多人活不下去了。以目前核查人口的结果推算,永新丁口恐怕接近三十万。
“三十万呐!比原本一个桂阳州的人口都多!难怪许多江西人离家做生意,非是田土养不活这么多丁口,怎会……”
他摇了摇头,讥笑一声,却不知在嘲笑什么,“可永新县只是一座山地颇多的小县,经我推算,全县田土在四十万亩左右。
“即便除掉在本地或外地靠工商谋生的人口,以及山林可养活的人口,乐观估计,这四十万田土也得养活二十万的百姓。
“江西亩产并不高于南楚,人均两亩田,即一人一年得两百五十斤糙米。便是算上麦豆等春花,折下来也就三百斤糙米。
“我们若学大同社收四成租,则百姓余一百八十斤糙米,一月十五斤的口粮,这还没扣除种粮!一月十五斤,仅能活人!
“你说,我们该如何平衡百姓、士绅与我们之间的利益?如何治理永新才能保证百姓温饱、士绅不闹事、我军能够生存壮大?”
安静。
沉寂。
郭子奴本意也不是向二旺等人寻求答案,是以并未因此有什么反应。
但没想到二旺在沉默一阵后突然开口说话了,“郭爷,我们为何要处处都学大同社?郭爷,难道你还没看清,我们学不来么?
“说实话,若是百姓每月能得十五斤口粮,士绅每月仍有两成租粮,未必不能成事,但做得到么?连大同社也消灭不了贪腐,何况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