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宰相以始皇、武周为滥杀之昏君,不知二人乃旷世雄主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北筑长城,南收两越,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明法度,定律令,百代都行秦政法。
武周博采谋猷,载兴文教,四海慕化,九夷禀朔,实乃女中英主。真卿闻明君之名,便猜贰献疑,岂非叨食樗栎,蔑主庸材。”黛玉言毕,淡然一笑。
真如密深吸了一口气,凝神片刻,默然无语。
鲁伯阳再问林思政:“汝父母何如人也?”
黛玉微微扬颈,答曰:“忠君爱国之人。”
“此言差矣。”鲁伯阳轻蔑一笑,道:“想必汝父不识天时,汝母不知世务,以致于汝逞强好胜,傲气凌人,安得忠君爱国之名?”
见他辩不过人就辱人父母,黛玉当即厉声道:“鲁伯阳深文巧诋,非愚则诬。老小儿谵语乱弹,不足与言!”
“汝父之名无可稽考,汝母……”鲁伯阳正欲狡辩。
“銮殿之上,鲁公小儿斗齿耶?”真如密果断打断了他。
鲁伯阳登时满面羞惭,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至此,世人皆知林思政社稷百问无一错漏,所作策论气势纵横,雄辩銮坡,声震殿廷,诸儒招架不能,尽皆垂头语塞。
茜香国文武两考,林思政勇夺双魁。
第126章吾皇黛玉第一百二十六回
苍梧乡风行解弊病,茂苑港再兴发财地
半个月的文武双考过后,获得参与地方政务资格的竞选者只有六十人。
也就是说这六十人将被分配到茜香国五岛十州上,从乡间里长干起,一路凭考绩晋升到朝廷百司。
二十七个月的考核期中,要做一年里长,六月知事,五月明府,四月州牧。考绩落后于人,无法按时晋升到朝廷中枢。
面对再次抽签决定去处的办法,黛玉自嘲一笑,对监考官说:“想也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我就不抽了,只把你们不想去的地方留给我就是了。”
真如密恰听了这话,微有恼意,这孩子太倔了,若不吃个教训,将来是要跌跟头的。
便对监考官说:“林思政双考成绩优异,顾盼自雄,想必不惧万难,就让她去苍梧乡好了。”
监考官一时踌躇,为难道:“宰相大人,我茜香国一千两百乡,签盒里从来不放苍梧乡的名签呀……”
从前黛玉阅览茜香国地方志,就发现对于苍梧乡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行字。
苍梧乡十七村,位于茜香国最北端的砗磲岛上,境内有煤矿,多坡路。
冬季漫长,雪花大如席。物产有限,美女如云,可谓千红仙会、万艳云集。
二十年前海港茂苑,车马辐辏,人烟埠盛,西洋海船、外国旅者、力壮旷工莫不群集于此。
不料疾疫大起,丧乱弘多,时人浑身起疮发疹,之后腹痛如绞,皮肤溃烂,乃至眉发堕落鼻梁断坏,最后中风痴呆,无奈俟命而已,茂苑海港就此落寞。
黛玉莞尔一笑,对监考官说:“既然真宰相看好我,思政知难而行,就去苍梧乡做里长了。”
真如密不由扶额摇头,监考官只得问其他竞选者:“诸位是否反对林思政放弃掣签,去苍梧乡做里长?”
五十九人面面相觑,无有一人发声,苍梧乡穷山恶水,民风刁薄,不啻于法外之地。倘若冒然去苍梧乡做里长,一旦不幸染病,能不能活过三月还是个问题。
监考官见众人默然,又问了一遍,还是无人发声,只得说:“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就这样定了。”
星月与栗花二人将头低得极下,她们虽然敬服黛玉敢于挑战苍梧乡的勇气,但也认为选择苍梧乡,等于自断前程了。少了最有力的竞争者,她们还有争夺王位的希望。
眼见秋去冬来,黛玉晴雯二人添置完冬衣斗篷后,就退了客舍,辞别关千雪、尚凌风二人,轻舟简行赶赴苍梧乡。
晴雯数着手里所剩不多的金瓜子,唉声叹气地说:“姑娘,你干嘛要选这么个穷乡僻壤当里长,连个府衙都没有,又是数九寒天就飞鹅毛大雪的地方。一年功夫,咱们还得花钱赁房子,置家私,采买米粮煤炭、铺盖被褥都是一大笔消耗呢。”
黛玉坐在船头,托腮沉吟:“等你晴神医的名头打出去后,有的是钱向你招手呢。”
晴雯顿时精神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药箱,信心十足地说:“管他什么疑难杂症,到我手里,保管药到病除。”
黛玉二人一踏入苍梧乡,就感觉被人盯梢了,七拐八弯也甩不脱身后拄杖敲地的笃笃之音。
她只好回头扬声道:“别鬼鬼祟祟了,不如坦诚一见。”
那人提着锡杖,从阴暗的墙角慢慢走出来,抬头举目道:“林妹妹。”
晴雯见到光头宝玉,大惊失色,一声“二爷”脱口而出。
只有黛玉漠然视之,冷声道:“阿阇梨,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