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迪子经常被各种黑,迪子工厂也因为待遇问题被各种吐槽,但是如果从社会以及企业层面来说,船夫哥的格局还是挺大的,牺牲产能改造口罩生产线。
还有就是在芯片危机的时候,有自己半导体公司的迪子慷慨的向同行借芯片。
没错,就是借,而不是高价出售。
这个还真是没得黑;当然,这么做也给包括船夫哥以及迪子都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口罩干到全球第一,给迪子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作为国内的头部企业,尉来在这种事儿上同样也是不甘人后。
不过,檀锦程并不想像byd这样改造生产线,因为这玩意儿虽然收益不少,但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一些产能的,另外改造也是需要时间与时机的。
总不能现在去改造吧?那就不是股东不理解的问题了,股东只当你是有病了。
因此檀锦程的想法是收购这么一家公司,到时候加大产能为社会提供供应就可以了,除了企业层面的应对,个人层面的应对同样也是非常的重要。
首当其冲肯定是这些基础的医护设备,这是个人家庭最有用,也是最具性价比的。
“是啊,目前来说这三家是最合适的,不过篮帆的话应该是最次的选择了。”
巨量引擎这几年在二级市场增加了对于医疗股的持有力度,不过这玩意儿还真不是檀锦程指导的,而是成林峰主导之下的结果,医疗投资的大热,让成林峰关注起这个赛道。
尤其是创新药方面,这几年搞得很是红火,巨量引擎的二级投资部门也适时的成立了两家面向医疗投资的基金。
只不过,年初老板让他们收集个人医护业务的公司,寻求收购机会着实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无他,这玩意儿利益太低了,目前在a股市场也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
“说说理由。”
黄鸣给的三家公司分别是英柯,篮帆以及稳建医疗,前两家是上市公司,稳建医疗还没有上市,不过估值却是最高的。
“篮帆虽然创始人的持股比例更低,有利于收购,但是他的战略重心是做高端医疗器械,重心不在个人医护这方面,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收购目的话,这家公司不太适合。”
“另外就是这家公司的协同性是比较低的,市值也有60亿元左右,不怎么划算。”
“相比之下,英柯虽然创始人持股比例超过了41%,但是从我们收购目的角度来看,这家公司反而是最合适的;当然,最主要的是它足够便宜。”
2017年上市的英柯,创始人目前的持股比较是41。57%,对公司的控股权把握得比较牢,但是目前这家市值30亿元左右的上市公司,应该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艰难时刻。
一季度英柯营收不到5亿元,净利润3000万元出头,整个2018年的营收也只有18。93亿元,净利润方面是1。79亿元,当然最关键的是英柯的毛利率仅仅只有25%,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创业板上市的这家医疗器械公司,在a股可以算是籍籍无名之辈,主营业务一般般,股价也低迷。
要是从买股票的角度来看,这家公就是鸡肋一般的存在,成林峰在选择持仓的时候都不太想配置这么一家公司,不过既然老板想收购这类公司。
因此不管是英柯还是篮帆,甚至是其他有相关业务的医疗公司,他都通通搞了点儿,只不过在持仓当中的占比是比较低的。
“30亿的市值,你想买多少啊,买个3亿就持有10%了。”
而另一家公司,稳建医疗目前虽然没有上市,但是却有上市计划,按照黄鸣得到的消息,目前的稳建医疗已经有冲刺上市的计划了,他们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登陆a股。
在一家创始人股权高度集中,并且有冲刺上市计划的公司,想要收购所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目前的稳建医疗整体估值是100亿元,2019年预计全年营收在40亿元,净利润在5亿元左右。
“非上市公司的收购,搞定创始人以及大股东,其实就什么都搞定了,但是100亿再加上溢价那就太贵,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全年营收预期40亿的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已经是不小了,又是冲刺上市的前期,这时候你说要去收购它,哪怕溢价500%估计老板都不答应。
按照正常的节奏,这么一家经营正常,营收跟净利润都非常优秀的公司,上市第一年涨个三倍是不过分的吧?那也是300亿的市值。
没有哪家公司的老板会这么的短视,股东们也不会答应。
“这么看来收购英柯医疗就是最优的选择喽?”
换位思考,是他的话也不可能放弃正在冲刺上市的一家公司,只需要等个一两年,那财富值可不是现在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