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海棠树终于抽出第一片嫩芽,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一百一十七**
春天真正来了。
院子里的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与淡红交织,像一幅还未干透的水彩画。孩子们在院中奔跑嬉戏,笑声洒满了整个庭院。
春棠抱着一叠新收到的稿件,坐在葡萄藤下慢慢翻阅。这些稿件大多来自普通人的回忆录,有的讲述家庭变故,有的记录时代变迁,还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片段。但在她眼中,每一段文字都弥足珍贵。
“你怎么又在这里发呆?”李然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她抬头看他,笑着晃了晃手中的稿子:“这不是发呆,是在读别人的故事。”
李然坐到她身边,接过一页稿纸:“这封信是谁写的?”
“是一位母亲。”春棠低声说,“她的儿子因为某些原因被判刑,后来在狱中病逝。她写了整整三万字,回忆了儿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
李然看完后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她说,‘我不是要为他洗白,我只是希望有人记得他曾活过’。”
“是啊。”春棠叹了口气,“有时候,我们以为真相很重要,但实际上,最动人的从来都不是真相本身,而是那些藏在真相背后的情感。”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李然握紧她的手,“但我们能让它不被遗忘。”
“对。”春棠轻轻靠在他肩上,“哪怕只留下一点点痕迹,也是一种抵抗。”
风轻轻吹过,带来一阵海棠花香。
**一百一十八**
夜幕降临,星光点缀着天际。
春棠独自坐在书房里,整理最新的投稿目录。一封来自海外的邮件引起她的注意,标题写着:“请帮我找回父亲的名字”。
她点开邮件,里面附带了一张黑白照片,背景是一座老旧的工厂大门,照片中央站着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年轻人,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这是我父亲生前唯一留下的照片。他在一次政治运动中被错误指控,最终含冤去世。家族因此受到牵连,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但他始终没有名字,只有档案里的一个代号。”
春棠看着那张脸,仿佛听见了时光深处的叹息。
她立刻将照片上传至数据库,并在下方写下一行字:
>“愿每一个被遗忘的名字,都能在这片光中重生。”
随后,她回复了那封邮件:
>“你的父亲已经在我们的记录中拥有了自己的名字。他的故事,会被更多人知道。”
几分钟后,对方回信:
>“谢谢你,替我说出了我一直不敢说的话。”
春棠关掉电脑,望向窗外。夜色静谧,星光如旧。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一行字: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
>
>“而我们,只是那个愿意记得的人。”
**一百一十九**
春棠站在书桌前,手里握着一封刚刚收到的信。信封已经泛黄,边角有些破损,像是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才最终抵达她手中。她轻轻拆开信封,抽出一张略显褶皱的纸。
>“亲爱的春棠女士:
>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今年六十七岁。年轻时在乡下当过民办教师,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调离岗位,再也没能重返讲台。但我知道,知识的力量从未消失,它只是藏在了人们的心里。我读了你们整理的故事,深受感动。今天,我想把我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希望它也能成为‘沉默者的声音’的一部分。”
春棠的目光停留在最后那句:“**希望它也能成为‘沉默者的声音’的一部分。**”她轻轻合上信,眼角微微湿润。
李然走进书房时,看见她正对着窗外发呆,手里还握着那封信。
“怎么了?”他轻声问。
“又一个愿意记住的人。”春棠将信递给他,“他说,他的故事也许不重要,但他想让别人知道,他曾努力过。”
李然接过信,认真地读完后,抬头看向她:“我们要不要亲自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