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 130140(第14页)

130140(第14页)

不过……

“让皇太子去管援助的事务?”穆祺道:“恕我直言,这不就等于让诸葛丞相帮陛下看孩子么?”

你们姓刘的也收敛点,逮住一只肥羊就往死里薅羊毛是吧?使唤驴呢?

带了大的带小的,好不容易把阿斗拉扯大了,反手还要接管武皇帝的好大儿——怎么,诸葛丞相府是你们老刘家的御用幼儿园么?

刘先生……刘先生沉默了少顷,低声道:“长安会加大援助力度的。”

即使三国位面天下平定,几十年战火带来的疮痍也必定创巨痛深;为了减轻季汉重建的压力,双方早在成都就曾达成协议,同意由西汉出面提供援助;先前被作为生鲜货物流放到另一个位面的官吏,就可以视为援助的一部分——当然,迄今为止,这种援助依旧属于最高层的口头共识,还没有落实为具体协议,详细数目其实是非常之不确定的。但现在刘先生金口玉言,无疑暗示着数目上巨大的谈判空间——只要诸葛先生肯在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让一让步,很多事情其实是好谈的。

不过,这种加大的援助力度算什么呢?给诸葛丞相支付的幼儿园学费么?

穆祺扶了扶额,再不说话了。

阅兵结束之后,皇帝再召集这一次功勋尤为卓著,立有破阵先登之功,已经有望封爵的士卒姬将领,为他们赐下宴席。宴席之上,天子又让人把太子抱了出来,在自己身边专门安放了一个绣墩,让他围着小被子乖乖在上面坐好,认认真真旁观亲爹和基本盘交流感情,同时也是老实充当自己的吉祥物角色——皇帝把继承人放在这里,一面是让基本盘认人;另外也是安铁盘的心:只要大家和太子相处愉快,那将来就算皇位传承,过往的交情也总可以保证利益不变。大家可以放心效忠,而不必担心其他的变故。

如此体贴,如此周到,以至于在场之人感激涕零,深觉刘家的恩情实在还不完,真恨不能当场起身,以最为慷慨激昂的态度表达自己拳拳真挚的一片真心。当然,局限于宴席上的规矩,大家不好乱哄哄一齐效忠,所以只有趁着依次祝寿时猛拍马屁,大肆恭维如今宴席上一大一小的两颗太阳——双日凌空,煌煌当中,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作为全大汉人民心中最大的太阳,皇帝陛下笑容满面,神色自若,怡然自得。等到大家都尽情抒发完自己的敬仰之情后,他才抬一抬手,让身后的侍从满斟了一尊酒;他执酒而立,左右顾盼,仿佛是尽情回味了一遍自己的伟大功业,随后才徐徐开口:

“诸卿济济一堂,国家后继得人,朕不胜欣悦之至。”

又是山呼海啸的颂圣声。皇帝举一举酒尊,等到呼喊稍歇,才慢悠悠说出后半句话:

“上林苑这样的生机勃勃,真是难得。朕想,等到以后太子稍微长成,也可以把他送到这里来,好好学一学新东西嘛!”

——阅兵、赐宴、炫耀长子,憋到了最后,皇帝终于丢出了他精心谋划的那张底牌。

第139章

“皇帝真是这么说的?”

董仲舒盘坐在竹窗之下,面色随着跳跃的阳光而变动不定,阴晴难以窥探。但无论如何,他的语气依旧平静:

“天子当真说了,要太子以后在上林苑受教?”

传讯的儒生恭敬跪坐于前,神色谨慎之至。虽然作为皇帝的文学近臣,他几乎是全程跟进了整个阅兵的流程,当初也曾站在众人之中,亲耳听到天子宣示这关键之至的消息。但毕竟此事事关重大,所以即使极有把握,他仍然反复回忆了数次,在确定并无问题之后,才低声开口:

“是的,天子当着数千人的面,宣示要把太子放到上林苑教养。”

虽然只有寥寥一句,但字字千钧,压得旁听的士人们勃然变色,面面相觑,几乎不能言语。董仲舒尚未开口,坐在一边的儿宽便忍不住了:

“储君尚且年幼,怎么能放在林子里养着?!上林苑草木茂密,多有虫蛇,万一出了什么好歹,奈江山社稷何?!我辈应当谏止!”

他停了一停,又道:

“陛下说这样的话,不知道是不是一时兴起?如果只是随口道来,并未思虑太多,是否可以请大将军……”

报信的儒生道:“天子宣示消息的时候,大将军就在下面整队。”

儿宽噎了一噎,面上露出了迟疑之色。显然他自己也清楚,虽然口口声声要“谏止”,但在太子培养的问题上,儒生现在的发言权可能还不如那几个神经病方士,说了和放屁没有区别。所以他思来想去,才想着走大将军的路线曲径通幽——穷措大的话皇帝可以不在乎,太子亲舅舅的话总不能不在乎吧?

可是,现在大将军居然躬临当场,亲耳听到了皇帝的冒昧宣言,那么他们从中搅局,设法挑动意见的战术就实在胜算不大了(虽然本来也没啥胜算),可是——可是,儿宽思前想后,仍然极为不甘:

“大将军或许不懂怎么养孩子,是不是也可以设法请皇后出面……”

太将军不知道上林苑毒虫蛇兽的厉害,卫皇后应该知道啊!卫皇后保护太子,应该是无微不至,什么都该考虑到才对,由她出面施压皇帝施压兄弟施压亲外甥,不是恰恰合适么?

当然,话说到半句,儿宽自己也卡住了。没错,他这个建议在理论上的确可行,方法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唯一的瑕疵只有那么一丁点——卫皇后凭啥搭理你们这些儒生呐?

外朝的大臣和皇宫的皇后能有什么瓜葛呢?卫皇后连儒生们的老丝瓜脸都未必认得几张,又哪里来的渠道,可以请皇后出面,搞什么“施压”呢?

喔不对,真要说起渠道,他们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数年前年轻的霍去病霍将军被放在宫中教养,卫皇后为了担负起长辈的职责,特意派人搜求过大儒注释的《春秋》、《易经》(虽然基本没啥用),给当时名满海内的董仲舒赐过绢帛。换言之,如果董博士愿意拉下一张老脸,用一用这层微薄如纸的关系,他们应该还是可以和皇后说上话的……吧?

儿宽看向了董公,眼中已经灼灼闪出了亮光。

但董公神色不变,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儿长史。”他称呼着儿宽的官职:“你千辛万苦要找大将军、找皇后,真的只是为了太子的安危着想,要用心谏止皇帝么?”

“仆不敢妄言——”

“儿长史,要说实话。”董仲舒打断了他:“特别是在我们的这位天子面前,一定要说实话。”

儿宽的面色倏然而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