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靖明 > 第412章无形的长城(第12页)

第412章无形的长城(第12页)

殿内众人,包括张孚敬他们都心头一震。

这是让商人也能借用军力?

是,只是借用。

朱厚熜思来想去,还是不能像西方那样,允许这些有胆子跨出国门的富商大族自行武装,后患太大了。

宣威的,只能是大明官方力量。用商业手段再行宣抚,才是允许他们主要办的事情。

但出门在外,危险常在。零星小事件,倒不影响大局。

用雇佣的方式,才有一根保险杠,至少拴住大明即将放出去的猛兽们。

大明要裁练精兵在即,也有许多兵卒需要分流。

如果他们有这个志向,那也是一个再就业出路。

这一天,乾清宫中的“经济会议”开了很久。

大明最杰出的这一批富商们,从皇帝嘴里很肯定地听说了许多地方、那里都有些什么物产。

比如西洋夷人传过来的,那满是黄金白银的新大陆。

比如那瓜哇岛的南面,竟还有一个庞大无垠的岛屿,上面有几乎就洒在地面上的煤和铁。

比如波斯人的沙漠里,有许多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的石油,陛下说这种东西将来比煤和铁还重要。这一点,是他和陶真人研究了很久的结论。

倒也不用如此强调,沈括自己也说了: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到中午时,赐宴之前,屏风被撤走了。

宴席摆好,朱厚熜举杯说道:“总理国务大臣、军务会议总参谋、数位尚书在此,你们须知这是大明继往开来、为华夏再立万世根基之无上功业!西洋夷人战船枪炮开道、商船随行,已经到了大明家门口。彼辈狂妄,竟有瓜分寰宇之念。俺答既远遁,朕着眼的,是千年未有变局之下这寰宇内的大争之世!”

“伐交频频,都是手段!以大明经济、文化大军,是为陆上、海上无形之新长城。朕悟新学,看重实务、实利,穷究物理、人理,不为好大喜功争霸寰宇,只为大明子孙万世得享安宁富裕!华夏子民虽安土重迁,却也从不惧开枝散叶!”

朱厚熜遥遥环绕一圈:“满饮此杯!这功业若有成,以将来大明疆域之大,家国之富,域内之稳,朕何吝王公侯伯?”

(本章完)

“务农缴赋,行商缴税,这道理便不用再多说了。”朱厚熜看着他们,“朕盯着大事,众臣辅佐朕,从整个大明收上来的粮食和银子固然有许多是要用在俸禄、饷银和其他诸多开支上,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大明内外安定,让百姓,让你们也能受益。”

铺垫这么多,不只是为了讲这个道理。

朱厚熜又道:“都不是上古年间了,有口吃的,有地方过个夜,活个十岁留下子嗣便行了。若是条件允许,谁不愿多活些年,吃穿用度更好一些?朕推行新法让百姓活得负担轻一些,那便是为了将来。要给人活路,要让人活得更好。能有闲钱买些东西改善生活的人口越多,你们将来做生意的市场就越大!”

“譬如这次北征,归附蒙民那么多,按理来说都杀了便一了百了。然而帐不是这么算了,只要他们不生出乱子,那么上十万口人,他们要活下去,他们的子孙要活下去,总免不了要买些什么货物。所以,何必都杀干净了?不光是他们,被赶跑的鞑子,朕也不准备全杀了。若是亲近大明,日子能过得更好,北患便真的从此绝了。所以,朝廷准备扩大边市的规模。”

说到这里,这些富商自然都心悦诚服又欣喜不已地齐称圣明。

过去是因为限制太严格,他们只能来倒腾一些国内的盐、茶、米、谷等等。边市的利润,更需要打点清楚边镇的文武两班,才有那个资格去做。

如今虽然对交税的要求更高了,但也不得不说,行商规范好,他们也轻松不少。

将来再扩大边市规模,海禁也解了,这确实是他们不曾经历过的行商好时代。

“朕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设了诸企业,把一些关键行业都管好的道理,伱们应当也明白了。”朱厚熜停顿了一下,“不是要与你们争利,而是因为那些行业关系到重要的国计民生,万不能生乱。朕关上一道门,也为你们打开一道门。这道新的门后,不只是对行商限制的放松,更是你们从此不必低人一等。”

金坷垃不由得抬头看着皇帝,更熟悉皇帝的他隐隐感觉到,这所谓不低人一等,绝对不只是此刻接见一下他们这些人,而是面对整个商人群体。

朱厚熜笑着说道:“朝廷正在研究户籍制度怎么改。自古有言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有些人虽然也是大明百姓,却一定要分个三六九等。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很快,从律例上,大明不会再分明确的户籍,军籍家里不必一定要有人从军,商籍家里也不必为了不违禁只能假模假样穿个布衣。”

果然穿着布衣的诸人都难以相信,不由得瞥了瞥那些重臣的脸色:这样一来,岂非礼制不存、秩序大乱?

但张孚敬他们没有太多的意外。

关于户籍的讨论,又不是一年两年了。

只能说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有了足够的威望来推动这些事,朝廷里的重臣们也都看穿了:改变的阶段,知道大势方向的总能提前做些准备,占得先机。

朱厚熜这时才说道:“不管出身如何,人人都应该读书明理。开了民智,便会想办法过上更好的日子。日子过好了,便有闲钱采买货物,诸业繁茂。百业兴旺,朝廷赋税收入也会高。人不分三六九等了,官府和朝廷是不好管束了,但这也正是朕对百官的新要求。不好管束仍能治理好大明,那才是真正英杰才干。”

“前日你们都见了将卒受阅,须知在朕心里,大明将来需要一明两暗三支大军!”朱厚熜这才说到正题,“明的那支,是大明雄师,将卒有勇有谋、军器无往不利、保障万无一失。暗的两支,一曰经济,一曰文化!”

“让外族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再把他们的钱赚回来,他们在经济上要依存于大明,如何还能作乱?”

“让外族都心向大明文化,习我大明文字,行我大明制度,日子能越过越好,如何还想作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