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傅友德的到来。
朱允熥的神情之中並无意外。
他放下硃批御笔,闔上手里刚批阅完的奏疏丟到一边。
饶有兴趣地呢喃著道:“哦?傅友德动作倒是快,一点没耽搁,想是收到詔令之后便立刻赶回来了。”
而后便对著门口朗声道:“请进来吧。”
不错,傅友德正是不日前他一纸詔令喊回来的。
开乾元年,目前明面上最大的两件事儿。
一个事关眼下,是黄河的河道疏浚和上下支流一带的圩田修建,这件事情已经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了,选的也都是以往一些有经验的实干官员负责,又有秦逵监督负责。
后面的朱允熥基本也就不用太费心思了。
至於另外一件大事。
事关將来——自然是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增兵屯田,以及更加重要的……水军训练!
这件事情。
朱允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交给傅友德。
一来,经过去年朱棡造反那一遭的试探和表忠心,再加上他和傅友文还是兄弟,傅友德勉强也能算是他这边儿的。
二来,则是经验和能力。
到了这个时期,大明水战经验最丰富的一批老將帅,要么战死或自然死亡,要么被老朱手起刀落嘎了不少。
在水战、统率水军这一方面,经验和能力最丰富的也就剩下了汤和和傅友德。
汤和,虽然更多人知道他陆战的功劳,但他同时也是朱元璋早期水师的重要统帅之一,在鄱阳湖水战时统领左翼,后来打方国珍、陈友定都是水陆並进,绝对算水战老手。
至於傅友德,先跟过陈友谅,后来投奔朱元璋反倒成了水战王牌。鄱阳湖、武昌、嘉定这些硬仗都有他的份,北伐时还带著水师沿黄河挺进,是水陆全能型选手。
而这两个人之中。
汤和现在在家养老,歷史上洪武二十八年病逝;傅友德则是因为和晋王朱棡有姻亲关係,所以朱元璋为了朱允炆皇位的稳固,在洪武二十七年,又是一个手起刀落。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汤和能够在家养老,自然病死,更大的原因或许並不是因为他识时务、急流勇退,而是因为他身体本来就已经不太行了,就算活著,也折腾不起来什么浪了!
毕竟以朱元璋那心狠手辣的尿性。
为了扶持朱允炆,搞不搞你绝对不是看什么情分不情分、识相不识相,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
相比之下。
傅友德就是朱允熥最合適的选择!
他有经验和能力,也有精力和体魄把朱允熥想要的海上水军队伍拉起来,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把他的水战经验传授给军中新一代的將领,好让他们未来带著老一辈的经验征战八方。
而隨著朱允熥的声音传到门口,一道魁梧高大的身影……也缓缓走了进来。
虽穿著符合国公身份的麒麟补子深赤色团领袍,头上戴著乌沙翼善冠,腰掛玉带,身上並未著甲带刀,可眉眼间那习惯性的凌厉,依旧让他看起来隱隱透著风霜和血腥气息。
六十好几近七十的年岁。
除了脸上多了几道褶子、鬚髮顏色泛白之外,龙行虎步、大开大闔的步子迈得比许多年轻人还要稳健。
这自然就是颖国公傅友德了。
“微臣傅友德……”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正浑厚的声音在大殿之內迴响,仿佛自有一番金戈铁马的气势。
因著他一直奉朱元璋之命在山西、河南一带统兵、练兵,所以这还算朱允熥登基之后,他第一次拜见朱允熥这个新帝,所以他问安的时候,行的是十分標准的跪拜大礼。
同时也走流程一般,说了一番客套话:“先帝溘然长逝,微臣心中悲痛万分,陛下登基,为人臣子亦到今日才得拜见,微臣惶恐。”
一辈子都在马背上的人,所谓的惶恐自然也只是为人臣子的客气,此刻傅友德心里想得更多的则是:“这位横空出世的新帝的確在大明施了不少德政,那些谋算耍得也聪明漂亮,……也可咱那好哥哥(户部尚书傅友文)怕成那副德行……至於么?”
毕竟傅友德还从没见过朱允熥露出锋芒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