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般临时起意的心思,道衍和尚自然也是一脸想不通的样子,摇了摇头。
顿了顿。
他提议道:“不如王爷先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
朱棣点了点头。
只不过,他仔细翻阅了一遍之后,还是没看出来什么。
他摇著头把报纸递给道衍和尚:“道衍师父看看?”
道衍和尚又接过去翻了一遍,平静地道:“里面的內容基本和之前都差不多,只是排版还不太紧密,想来是那个所谓的“传媒司”还没编纂完整,就被陛下的人搞到了手,送到北平来了。”
连道衍和尚都这么说,朱棣的戒心总算放了下来:“还真是父皇送来给本王权作消遣的啊?”
“应该没有特殊之处。”道衍和尚道。
朱棣挑了挑眉,隨后面上的狐疑转而变成了欣喜:“应天府送来的东西,父皇这还是第一次送给本王,或许这也说明……父皇果然看重我,也总算对朱允熥那黄口小儿失了耐心!本王现在……跟父皇算一边儿的!嘿嘿!”
他高兴,不仅仅因为自己大业將成,同时也有一种“父皇他总算看到本王了”的欣慰。
所以说到这里。
朱棣面上都少了几分算计,多了些真诚。
“父皇说让本王看看作为消遣,或许另一层意思则是告诉本王:要耐心些等,事情要耐心些办!”越往下说著,朱棣脸上的笑意都愈发灿烂起来。
道衍和尚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他没看出来这报纸有什么特別的,朱棣所说倒也不是不可能,可同时他也不那么確定。
撇开朱棣心里这点对父子亲情的执念,他只要知道朱元璋这张底牌又能打出去了,这就够了。
所以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陛下每一次都能拿到还没有发售过的报纸,可见他在应天府的影响力,还是颇有一些的,这对我们是好事。”道衍和尚看到的永远是自己手里的牌大不大。
朱棣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双眼微眯,仿佛里面迸射著锐利与坚定:“这是自然,父皇现在和本王站在一处,只等著淮西勛贵和朱允熥那小子闹翻,父皇的能量越大,此事便越稳!”
“大明,本王要。”
“皇位,本王要!”
“还有那个人!本王也要!”
最后一句话,朱棣只在心里想著,並没有宣之於口,毕竟一直看好自己,而且还全心全意给自己谋划的“军师”就在眼前,这么说多少不合適了些。
而心里想著这些,朱棣心跳再次加快起来,眼神里流露出浓厚的迫不及待。
道衍和尚呵呵一笑,借著朱棣对朱元璋心意的揣测,提醒道:“王爷方才说,要耐心些等,事情要耐心些办!无论私宅里那位是否有这意思,其实你我都该如此。”
朱棣是明白人,自然知道急不来。
当即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平定下来,而后一边翻开报纸,一边说道:“这么久都等过来了,本王还差这一时半会么?本王就耐心著等就是!”
“父皇给本王送了这消遣玩意儿,本王刚好接著前头的《射鵰》第十五回,继续往下看下去,今日刚好还看得本王意犹未尽呢!头一次能连看两回的內容,哈哈哈哈!”
朱棣此时心情正好著,心里又已经没有其他更多的顾虑,自然而然便来了閒心逸致,目光直奔连载小说区。
看到朱棣这副兴趣盎然的样子。
道衍和尚漫不经心地评价道:“情节跌宕起伏、抓人心魄,思路新奇有趣又通俗易懂,戏说歷史、家国情怀、儿女情仇……的確比绝大多数的话本子有趣。”
朱棣只当道衍和尚或是研究他的儒释道,或是沉迷於谋划他夺位的事情,对这些不感兴趣,从前都没聊起来这个,如今才发现:“道衍师父也看这个?研究还挺深?”
道衍和尚捋了捋自己的鬍子。
不以为意地豁然道:“呵呵,人又何必给自己那么多局限和拘泥?当和尚不止能念经,还能钻研儒学、学习道法,乃至看戏曲、看话本子又有何不可?”
“不瞒殿下,贫僧看过的话本子可也不少,什么《三国志通俗演义》,什么官家小姐爱上穷秀才,可赏雅亦可赏俗,才不枉人生来一遭嘛。”
朱棣挑了挑眉,心中觉得也对,道衍和尚这样的人,最是自由不受束缚,披个袈裟看起来比谁都像和尚,实际上杀人造反挑动天下大乱……啥他都干;天下各门杂学,他也都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