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
“这好小子!想得还是那么远,那么面面俱到!”
朱元璋兴奋得“啪”地一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顿时有种“憋了许久的喷嚏打出来”、“塞了好久的鼻子终於通了”的极致爽感。
陆威是不知道这祖宗突然又抽了什么疯了。
看个报纸都能这么兴奋起来?
他正站在一旁纳闷儿呢,就听著祖宗兴奋得脸色都微微发红,自己开始顺起来:
“现在咱大明皇朝现在有红薯了呀!!”
“等咱大孙这一茬红薯问世,再大力种植、推广下去,对大明百姓的好处可就不仅仅是能吃上饭这么简单了!”
“以前没地方种的、麻、桑树……往后腾出地来多种一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原本看似在民间根本无用武之地的纺纱机和织布机……这不就能逐渐用上了么?”
“现在宣传这两样东西……等、麻、生丝这些原材料的產量真的上来了,百姓便也能顺势逐渐用上了。”
“到时候,衣乃至绸布衣……对於许多百姓来说或许都不会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咱大孙去年看似好大喜功、想要彰显自己功绩而做的那些事情,原来……”
“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於……想让咱大明百姓更加富足,日子过得更加好些!”
“通了通了!都通了!!”
不错,这正是朱元璋想通的事情。
之前贸然看到朱允熥过年前还特地交代工部,让秦逵著重安排宣传纺纱机和织布机,下意识只当这是少年人性子张扬,想著朱允熥的確有大功绩,点钱装个逼就装个逼。
所以后面也不甚在意这事儿了。
今天突然想起来,而且前头又刚好在情报里看到了朱允熥建立农业司的消息,想著红薯即將出世……
他既是皇帝、也是农民,又对大明国事坚持亲力亲为,土地、农业、商业……大明普遍的衣食住行水平和情况瞭然於心,如此几番串联起来,倒还真把朱允熥的谋算猜了个七七八八出来。
唯一没猜到的,也只是朱允熥对於“工业革命”这件事情上的一些弊端和灾难的规避意图而已。
但这也是朱允熥已经看过真实歷史演变过程,所以才会考虑到,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想到。
看到朱元璋脸上那兴奋的表情。
陆威深吸了一口气,面上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嘆道:“妙啊!应天府陛下可真聪明!这布局也太深远了!”
朱元璋说得明白,他自然也听懂了。
不用等朱元璋跟他炫孙子,陆威自己都忍不住惊嘆了。
朱元璋笑嘿嘿地点头:“那是!咱大孙!嘿嘿!只要不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安排,其他都不在话下!即便是在军事上的缺陷,那也是因为他实在年龄小,不够经验和阅歷!”
陆威笑著应和道:“这块短板,陛下您很快也会给应天府陛下好好补上,以应天府陛下的聪慧机敏,往后只怕连弱点也不会有了!”
“哈哈哈!是啊!”朱元璋也很开心。
之前看到的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都仿佛一下子全部淡去了。
至於回应天府的事情,他在应天府有人,如今又成功把朱棣给忽悠瘸了,再加上篤定朱允熥到时候孤立无援之下得依靠著自己,更是基本都不怎么担心。
而心里觉得大明皇朝的未来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即便想著后面京师直隶一带要遭殃,都只当那是一个完美的大明君主该有的必经之路。
所以朱元璋一脸放鬆地端起旁边的茶杯一口气喝了个干,人在兴奋的时候永远注意不到其他的,话说了许多这时候倒是格外口渴,乾脆拎起旁边的茶壶又往自己嘴里灌了几口,隨后又大步流星地小跑著去上了一趟茅房。
而后才慢悠悠地躺下去,满是愜意地道:“好了,这回咱可以安安心心地看看,下一期报纸上要刊登的小说內容了~”开心的时候,找点乐子就更开心了。
“第十六回,黄蓉被迫回桃岛,杨康重获自由~哟,小黄蓉得回桃岛去了?”
陆威也是面带笑意地长吁了一口气,下意识觉得连自己都更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