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三百六十章 金隆壻是忠是奸(第4页)

第两千三百六十章 金隆壻是忠是奸(第4页)

……

数日后,朝会之上,朱瞻基奏请陛下设立“寒门义学”制度。

朱棣沉吟片刻,缓缓道:“朕允你设立义学,但需确保不影响科举制度。”

朱瞻基拱手道:“殿下圣明。义学并非取代科举,而是为寒门子弟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亦能入仕为官,为大明效力。”

朱棣微微颔首:“若真能利民,朕亦不反对。”

此时,一名老臣出列,冷冷道:“殿下,义学虽好,但若无士绅支持,恐怕难以推行。”

朱瞻基淡然一笑:“老大人所言极是。然士绅若见义学能带来稳定与赋税增长,自会支持。”

老臣冷哼一声,未再言语。

朱棣扫视群臣,缓缓道:“既然殿下已奏请设立义学制度,朕便允你试行三年,若成效显著,再议推广。”

朱瞻基躬身行礼:“谢陛下恩准。”

……

江南,杭州府衙。

朱承志接到朱瞻基的回信后,立即召集王守仁、赵烈等人,商议下一步计划。

“陛下已允新政试行三年。”朱承志将信展开,“但我们不能松懈,必须在三年内,让新政真正扎根。”

王守仁道:“属下已命各地义学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

赵烈笑道:“属下亦已安排义学监察使,防止士绅干预教学。”

朱承志满意点头:“百姓识字,士绅受益,地方安定。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变革。”

……

与此同时,莲心学堂的学生们已逐渐适应新式教学。他们不仅学习四书五经,还掌握了算术、律法等实用知识。

一名年长儒士在课堂上讲解《大明律》,学生们认真听讲,不时提问,气氛热烈。

“朱大人,学生中已有不少人能撰写公文,甚至能解读地方赋税制度。”赵烈兴奋地禀报。

朱承志点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百姓若识字,便能明理;若明理,便能自立;若自立,便能真正为大明所用。”

王守仁亦道:“若能在江南设立百所义学,十年之内,便可培养出一批真正为民所用的官员。”

朱承志目光深远:“是啊。若这些学子将来能进入官场,便能真正改变大明的治理方式。”

……

夜色深沉,朱承志独自站在府衙前,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但他也明白,真正的变革,从来都不是靠一场兵变,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

“莲未凋,灯未灭。”他轻声念道。

这是李玄真的遗言,也是他的誓言。

“大明的未来,不该只是权贵的博弈,而应是万民的福祉。”他缓缓开口。

王守仁与赵烈站在他身旁,皆露出坚定之色。

朱承志转身,目光如炬:“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风起江南,变革悄然继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