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与赵烈对视一眼,皆露出敬意。
朱承志转身,目光坚定:“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
数日后,一封密信送至幽兰手中。
信上只有一句话:
**“莲未凋,灯未灭。朱承志已启新路,愿同行者,速赴杭州。”**
幽兰看完,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她转身,对身旁的旧部道:“李先生的梦,终于有人愿意继续了。”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那我们,便一起走下去。”她轻声道。
……
京城,东宫书房。
朱瞻基站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枚玉佩,那是他送给李玄真的。
他缓缓开口:“朱承志走了,但他走的,是李先生想走却未能走完的路。”
窗外,阳光洒落,照在他的脸上,映出一抹坚定。
“大明,终将改变。”他低声自语。
……
江南,杭州府衙。
朱承志站在堂前,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但他也明白,真正的变革,从来都不是靠一场兵变,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
“莲未凋,灯未灭。”他轻声念道。
这是李玄真的遗言,也是他的誓言。
“大明的未来,不该只是权贵的博弈,而应是万民的福祉。”他缓缓开口。
王守仁与赵烈站在他身旁,皆露出坚定之色。
朱承志转身,目光如炬:“从今日起,我们便以江南为起点,为大明,铺一条新的路。”
风起江南,变革悄然开始。
……
数日后,苏州城外的一座古寺中,幽兰与几位旧部秘密会面。
“朱承志已派人送来密信,邀我们前往杭州。”幽兰低声说道,“他希望我们能协助他推动新政,尤其是教育与土地改革方面。”
一名年长儒士皱眉:“他为何独独重视这两项?”
幽兰道:“因为他知道,唯有百姓识字,方能明理;唯有土地公平,方能安民。这两项,是李先生生前最重视的。”
另一人低声道:“可这势必触动江南士绅的利益,他们不会轻易答应。”
幽兰点头:“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支持他。只有我们站出来,才能让那些士绅明白,变革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