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一座隐秘的山林深处,白衣女子静静地坐在溪边,手中握着一封密信。
她抬头望向夜空,月光洒落,映照出她清冷的面容。
“赵昭,你终于开始察觉了吗?”她低声呢喃,“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她缓缓起身,收起密信,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赵昭正伏案批阅奏折,忽觉心口一阵悸动。
他停笔,抬头望向窗外,夜色沉沉,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命运。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来临。
而这场棋局,早已不再只是权谋之争,而是一场关乎江山、人心与命运的生死对弈。
赵昭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夜色沉沉的宫墙外,心中却无法平静。霍仲达一战虽胜,但并未彻底击溃敌军,反而让他更加确信,这场叛乱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陛下。”苏婉儿轻步走入殿中,手中拿着一封密报,“监察司刚刚传来消息,霍仲达在凉州城内秘密召见了一名异族使者,疑似与北狄王庭有直接联系。”
赵昭眉头微皱:“果然如此。看来,他们早已勾结多年,只等时机成熟,便一举发难。”
他缓缓转身,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命兵部紧急调拨三万精锐,由李崇文统率,配合陈景明围攻凉州。另外,派密探潜入西北,务必查明霍仲达与北狄之间的具体协议内容。”
“遵旨。”苏婉儿点头应命,却又迟疑道,“陛下,若此战旷日持久,恐怕朝中会有人借机生事。毕竟……太傅一党尚未完全肃清。”
赵昭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朕早有准备。即日起,京中所有官员调动皆需经朕亲自批准。同时,加强监察司对六部的监视,尤其是兵部、户部,若有异常,立即上报。”
苏婉儿微微颔首:“臣明白。”
待她离去后,赵昭独自坐在案前,翻阅着各地呈上的奏折。忽然,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如刀:
“陛下,臣已查明,霍仲达之变,并非孤立之举。其背后之人,乃昔日先帝旧臣??萧怀远。”
赵昭瞳孔骤缩,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纸张被捏得咯吱作响。
萧怀远……
这个名字,在他登基之初便已消失于朝堂之上。此人曾是先帝心腹重臣,因反对新政而被贬出京城,自此销声匿迹。没想到,他竟蛰伏多年,暗中布局,直至今日才显露獠牙。
赵昭缓缓起身,走到御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旨:
“命监察司即刻彻查萧氏旧部,凡与其有过往来者,一律软禁。另,派出暗卫前往江南,务必找到萧怀远踪迹。”
写罢,他将密旨封好,交给守候在一旁的太监,低声道:“送去苏婉儿处。”
---
与此同时,西北前线,战火未息。
陈景明立于营帐之中,望着沙盘上的凉州地图,眉头紧锁。
“大人,敌军死守凉州,我军强攻不下,伤亡不小。”副将赵远低声禀报,“而且,据斥候回报,敌军似乎在等待援军。”
陈景明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霍仲达不会坐以待毙,他必然另有打算。我们必须抢在他之前行动。”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闯入大帐,单膝跪地:“启禀大人,先锋李崇文将军已率军抵达,请求进帐议事。”
“请。”陈景明抬手示意。
不多时,李崇文步入大帐,神色凝重:“陈大人,末将带来一个坏消息??敌军援军即将抵达,且极有可能来自北狄!”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北狄?”赵远皱眉,“他们怎敢公然介入我大赵战事?”
李崇文沉声道:“正是因为北狄,霍仲达才敢如此嚣张。据可靠情报,北狄王子耶律察罕已亲赴凉州,与霍仲达密谈多日,甚至可能已经达成某种盟约。”
陈景明眼神微冷:“看来,这一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既然敌人想拖,那我们就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传我命令,明日辰时,全军出击,务必拿下凉州外围三座关隘!”
众将齐声应诺,斗志昂扬。
夜色下,战鼓雷鸣,杀机四伏。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