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时候的糖、奶、茶、冬天的果子,那都是极贵重的。
果然,众衙役、书吏们都惊呼一声,“嚯,沈老板破费啦。”
沈宁笑道:“都是自己家做的,得谢谢我们三姑娘和麦家小妹啦。”
众人纷纷抱拳,跟她们致谢。
石榴和麦小妹有些脸红,不是她们做的,是厨娘们做的。
沈宁调配的奶茶方子,喝起来又香又甜,还带着一点点咸味儿,而且是带着原料和茶壶在这边儿现煮,非常方便。
不少人都过来喝两杯,赞不绝口。
六房几个头头典吏也都来了,冬日事儿少,尤其上午就更清闲。
沈宁跟他们聊了一会儿,也就把杨家的事儿打听个差不多了。
杨二怕麦掌柜帮杨大,早就想对付麦掌柜,现在不想分产业给侄子,又怕麦掌柜帮侄子,索性把他拉下水。
沈宁笑了笑,对黄典吏几个道:“真是人为财死呢。”
黄典吏品着香浓丝滑的奶茶,颔首,“谁说不是呢?沈老板,你这是用茉莉茶煮的吧?格外香浓。”
沈宁:“是茉莉红茶煮的,冬天我不喝绿茶,怕伤胃呢。”
黄典吏笑道:“我可跟沈老板学到了。”
沈宁:“诸位当值辛苦,喝点茶提提神是好的呢,以后每个季度我让人送过来。”
六房才几个人,一年能喝多少茶?
她算着人头给他们送,当然,别想往家拿,往家拿就不够,其他人就有意见,想多要去铺子里讲。
她也不是做慈善白给,而是给他们套个软笼头呢。
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基层干部和办事员,他就是拿不起架子,做事儿就是勤快,就是不好意思骂人,不能比老百姓高人一等了。
她和一众商户就是百姓,就把这些三班六房的胥吏给架起来。
瞅瞅,他们对她多和善。
以前可不这样,以前高里正都说衙门难进,这些胥吏可难缠了,一个个臊眉耷拉眼的死要钱。
现在高里正都说他们亲切多了。
喝完两杯奶茶的功夫,陆裕和魏师爷一起过来,笑着跟沈宁打招呼。
其他典吏书吏赶紧忙去。
沈宁把奶茶方子递给魏师爷,笑道:“魏先生,这是我送给魏太太的,麻烦您转交给她。”
魏师爷很和善,“沈老板来了县衙,咋不直接去后头见太太,她一直念叨您呢。”
沈宁就借口家里有事儿,回老家了几日。
魏师爷也知道沈宁为什么来的,但是大家都不点明,他拿了奶茶方子就回后宅给魏太太送。
她那里一应材料都有,可以直接煮。
屋里就剩下沈宁和陆裕几个。
陆裕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放心吧,大人不会贪图杨家那点钱。”
曾知县不会,他也不会,主簿则是不敢。
原本没有沈宁出头,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送到曾知县和陆裕案头,多半下面胥吏就给搅和了。
他们最有可能拿钱办事儿。
现在沈宁出面,县衙自然给这个面子,麦掌柜不会有事儿。
沈宁道:“三哥,这事儿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衙门不重视起来,很可能让他们开一个很坏的头儿。东家和掌柜以后还有信任吗?原本掌柜是东家最信任的人,把生意交给他们,掌柜拿诚信办事儿,东家给与信任。现在他们这样做,破坏了这份默契,以后东家和掌柜们之间都要插根刺,所以必须把这事儿圆满解决了才行。”
这不是一家的私事,这是整个行业的风气。
杨家是大户,他家解决不好别人会受影响。
陆裕笑了笑,“弟妹想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