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菼的表现却很淡然,仿佛升官对他来说并非一件喜事,反而还让他有些惆怅。等大家寒暄两句道别之后,胤祐才对纳兰和曹寅说道:“总感觉韩大人怪怪的。”曹寅问他:“哪里怪怪的。”胤祐想了想:“他有点像……有点像以前的容若,但又不太想。”曹寅和纳兰对望一眼,后者继续问道:“哪里像,哪里又不像。”胤祐小家伙咬着下唇,细细的回忆他对韩菼这个人的印象,回忆了半天也没想起什么。于是便说道:“我觉得他和以前的你一样,看上去总是不太高兴的样子。不过,你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他看起来并不在意。”他说完之后,曹寅和纳兰半晌都没有反应。小家伙抬起头来,看看曹寅,又看看纳兰:“我……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纳兰摸摸他的头:“你是个很厉害的小家伙,总是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过,这些都不是咱们该过问的。所以,别管他了,你还是好好读书吧。”几个人正聊得开心,忽然从远处走过来一个人,纳兰看了一眼,脸色有些微妙的变化。胤祐跟她相处的时间太长了,对他情绪的转变非常敏感。小家伙抬起头来看了看来人,有点面熟,但其实并不认识。他又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容若,忽然觉得他脸上的神情就好像看到了明珠一样纠结。但明珠胤祐是认识的,此时正从远处走过来的人他确实不认识。待那人走进之后,胤祐跟曹寅一起,叫了声徐大人。徐乾学客客气气的向他们俩点了点头,又对纳兰说道:“圣上这次考试,我看了你做的文章,进步很大。”得了老师的夸奖,纳兰也并没有显得多么高兴,却问道:“不知老师所说的进步体现在何处?”徐乾学略有深意的笑道:“心境变了吧。”打过招呼之后,徐乾学就径直去了南书房,胤祐也该回弘德殿上课去了。一路上,小家伙都在偷偷看纳兰的脸色。直到走入殿内,开始准备上课。纳兰回过头来看他,诧异的问道:“我脸上有字吗,你总看着我做什么?”胤祐大胆猜测:“我总觉得,你对着那位徐大人的时候,比对着明珠大人还要……”他思索片刻,没有想出合适的形容词,最后大差不差的说出两个字:“冷漠。”容若叹口气,笑得有些许无奈:“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聊聊。不过现在,咱们现在开始上课吧。”小家伙对这件事情确实很感兴趣,不过容若不愿意占用课堂时间讲八卦,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等课余时间再去了解。曹寅平时挺忙,虽然只是在慎刑司挂了个虚职,但时不时也得去一趟。康熙这边又离不了他,有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不管是出门还是在宫里,胤祐听阿玛叫得最多的就是他。高兴的时候叫子清,不高兴了就直接叫曹寅。曹寅大部分时候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即便在他们两个人私底下聊起那些江南名士,康熙语气里颇为不屑的时候,曹寅也是能忍则忍。但也有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反正四下无人,他也要顶两句嘴,能把皇帝怼的哑口无言,又拿他没有办法,只能让他滚远点。曹寅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让他滚远点,他马不停蹄的就滚远了。等曹寅晃晃悠悠来到弘德殿,胤祐今天的课程已经学完了。《诗经》于他而言确实过于简单了些,在课堂上听纳兰详细的讲解一遍,他就能背下来了,再加上后面练字的时候还要抄写好几遍,回去都不用复习,就能牢牢记住。这一日又是提前下课的一天,因为他的字练得越来越好,纳兰甚为满意,对他更是赞不绝口:“七阿哥天资聪颖,进步神速。若是再能勤勉一些……”小家伙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我要是都这么勤勉,那我的兄弟们可怎么办?”纳兰一愣,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他这话什么意思。仔细一想,差点没被他笑死。“你不想更加勤勉,是担心超出其他阿哥太多吗?”“不不不,”小家伙立刻否认道,“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纳兰饶有兴趣的追问:“那是什么意思?”胤祐拉着他的手,细心的为他解释:“要是我更加勤勉,读书就能更好。其他兄弟看到了也会更加努力的读书。现在阿玛要求每一篇《礼记》要读一百二十遍,可是大家开始比赛谁更勤勉,可能就会有人一天读一百四十遍,或者一百六十遍,甚至更多。那些按要求只读一百二十遍的,阿玛反而会认为他们读的少了,不够勤勉。你说,这叫不叫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