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蓬勃热爱◎
自蒸汽机问世之后,启国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铁路建设已经计划十年,经过天工院及诸多工匠的不懈努力,而今终于成功。
第一条铁路从京城通往北直隶保定府,总长约三百里,于熙和十年三月初九正式通车。
这段铁路专门用来货运,被命名为“京保铁路”,经过报纸的大肆宣扬,全国上下都知道有一列铁车可以运送大宗货物,从京城拉到保定,比牛马要省时省力得多。
但可惜的是,与铁路局签订运输协议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数商贾还在观望。
吕霏向来敢为人先,尤其是在多次受惠于朝廷的政策后,她对朝廷盲目信任。
去年春闱,她女儿吕灵考中二甲进士,跻身士族之列,她就对朝廷死心塌地,只要是朝廷造出的新鲜事物,她都第一个支持。
第一个与铁路部门签订运货协议的也是她。
今日正式通车,火车上装载的正是吕家的货物,她作为吕家家主,提前抵达保定府车站,亲眼见证火车的到来。
车站内外人头攒动。
人群中还有极少数人,双手握着自行车车把,一条腿踩着车蹬,另一条腿支地,姿态极为潇洒。
自行车是三年前问世的,由天工院督造完成,至今产量都不高,故价格久居不下,只有一些富贵人家才能买得起。
吕霏家中也有两辆。
她只随意瞥了几眼,便收回目光,一直望向京城方向。
不多时,随着一阵阵轰鸣声,钢铁巨兽由远及近,缓缓驶入站台,在众人震惊激动的注视下稳稳停驻。
站台内外,掌声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乾清宫议事厅。
谢明灼召集阁臣共商律法增订、修正之事。
近些年,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衍生出不少新兴行业,昔日的旧例已经不能为新案件提供律法支撑,修订律法已是大势所趋。
“县级衙门最为贴近百姓,诸多新型案件也都最先出现在县衙,制定律法必须听取民意,从司法实践中获取经验。”
“陛下圣明。”
礼部尚书高铨、大理寺卿余鸿以及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游等官员,垂眸立在案前听令。
这些是制定新律的主力,陛下如此重视律法,他们必定要竭心尽力。
余鸿提议:“陛下,可否调各级刑名官吏,入京开会商讨?”
“可。”
高铨、宋游等其余官员,也都一一提出建议,都是能力卓越之人,有些想法甚至弥补了谢明灼个人的局限性。
她对此相当满意。
朝堂人才济济,即便少了她这个皇帝,也能顺利有效地运行,这是她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议事毕,众官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