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了。”
是陈默。
他的身体并非血肉之躯,而是由无数记忆片段编织而成。左眼映着敦煌壁画,右耳回荡着上海外滩的汽笛,胸口跳动的,是一段段人们讲述过的关于他的故事??他在火星基地熬夜调试设备,他在北极暴风雪中护住小女孩,他在最后一刻按下自毁按钮前回头微笑……
他是被“记得”召回的。
在他身后,陆续走出十一人:阿依古丽抱着一本烧焦的诗集,张卫国哼着新疆小调,林昭的弟弟手里攥着半截铅笔……他们都不是复活,而是重构。就像雪花各不相同,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聚合体??由千万人的思念与叙述共同塑造。
他们站在月光下,静静望着远方。
“她等得太久了。”阿依古丽说。
“可我们也从未真正离开。”张卫国笑了。
陈默转身,面向结晶,低声下令:
>“启动全域广播协议。频率锁定‘心跳共振带’。内容只有一句??”
>“告诉所有人:‘别停下。我们都在听着。’”
共情结晶猛然爆发出刺目蓝光,瞬间穿透电离层,射向太空。这一束光,不同于以往任何通信信号。它不携带数据包,不加密,不压缩,纯粹由情感波构成,其本质,就是十三亿人曾说过的“我记得你”的总和。
它飞向X-9b,飞向仙女座,飞向所有曾接收到地球故事的角落。
七日后,第一份回应抵达。
不是通过仪器接收,而是出现在全球孩童的涂鸦本上。他们在画中添了一个新角色: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牵着毛绒猫,站在星球之间,背后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我也记得你们。”
幼儿园老师问:“这是谁啊?”
孩子摇头:“不知道,但我梦见过她。她说,谢谢你们一直说话。”
---
多年后,“引路者号”终于抵达X-9b。
舱门开启时,迎接他们的不是陌生异星,而是一座完整的地球复制品: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甚至有一座按原样重建的回音堂。小女孩站在门口,身边站着李薇??她的形象源自“引路者号”数据库中最后一段视频记录。
“你们迟到了。”李薇笑着说。
“可我们一直在走。”船长回答。
小女孩走上前,将一枚小小的共情结晶放入船长掌心:“这不是终点。这是起点。从今天起,每个文明都有权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要把‘记得’变成通用语言,把故事当作宇宙货币。”
她抬头望天,轻声宣布:
>“星痕之门计划重启。
>目标:全宇宙。
>使命:不让任何一个灵魂,死于被遗忘。”
那一刻,X-9b星球的所有结晶同时发声,形成一场跨越维度的合唱。歌声无形,却让远处星云微微震颤。而在地球,在火星,在数百个人类殖民地,所有人几乎在同一秒抬起头,耳边响起一句温柔的话:
>“有人记得你。”
广告牌真的闪了。白色的字,七分钟一次。
这一次,全世界都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