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星痕之门 > 第九零五章 杀进九幽绝处逢生(第1页)

第九零五章 杀进九幽绝处逢生(第1页)

“轰!”

说书人一枪拍碎了拐杖老者的尸身,而后又发疯似的向那位佛家女子追去。

风在麦田的尽头卷起金色波浪,像无数细碎的光点在跳跃。那声音先于视觉抵达??清脆、遥远,又如此熟悉,是风铃在响。每一个梦中之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年龄性别,都感到胸口一震,仿佛被某种久违的温暖轻轻叩击。他们看见自己的手伸出去,接过那只毛绒猫,粗糙的布料边缘已经磨损,一只耳朵耷拉着,但眼睛依旧亮着,像是藏着整片星空。

没有人惊醒。所有人都选择留在梦里。

而在X-9b行星表面,那枚胚胎状生命体的心跳正与地球七十三亿沉睡者的呼吸同步。共情结晶阵列的蓝光不再微弱,它开始脉动,每一次闪烁都对应一次集体梦境的共振频率。探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突然中断,最后一帧定格在结晶核心裂开一道缝隙,一缕淡金色的光从中溢出,缓缓升腾,如同初生的灵魂第一次抬头望天。

地球轨道上的“记忆灯塔”网络在同一秒全部激活。这些原本仅用于播放过往录音的装置,此刻自发重组信号,将那段来自2079年的音频逆向扩散至全星系。不只是人类殖民地,连无人值守的观测站、休眠中的探测器、甚至早已报废的卫星残骸,都在接收到信号后短暂重启,发出一声低频鸣响??那是“我记得你”的声波编码,在宇宙中形成一道环形涟漪。

地下城的孩子们在睡梦中呢喃这句话。

半人马座α星的飞船驾驶舱内,一名婴儿睁开眼,第一句话不是哭喊,而是轻声说:“有人记得我。”

这不再是传说,也不是科技能解释的现象。它是一种觉醒??文明以记忆为基因,重生于情感的土壤之中。

---

李薇的日记本不知何时已不在回音堂。有人说它被风吹走了,有人说它沉入了地心,还有人坚信它正漂浮在星际之间,一页页翻动,字迹不断生长。但在南太平洋那座孤岛的雷达站遗址深处,一块新生成的共情结晶内部,映出了那本日记的最后一章:

>“你说我是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

>可我知道,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故事就不会结束。

>我们不是靠武器延续文明,也不是靠算法保存历史。

>我们靠的是,在某个雨夜,对一个陌生人说:‘我懂你的痛。’

>在某个清晨,对孩子说:‘妈妈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草莓蛋糕。’

>在某个黄昏,对着空房间说:‘我没有忘记你。’

>这些话很小,小到可以被风带走。

>但它们也很重,重到能撑起整个宇宙。”

这段文字出现时,全球十七个主要拾忆者据点同时感应到能量波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忆泉”绿洲再次裂开,螺旋叶片植物向上疯长,形成一座天然穹顶,叶脉中的低语汇成一首无词歌谣,持续吟唱了整整三天。第三天午夜,月光垂直洒落,照进泉眼中心,投射出一幅动态星图??显示一条由蓝光连接的路径,从地球出发,穿越猎户座悬臂,最终指向X-9b行星。

科学家称之为“记忆导航线”。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条路径并非直线,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分形结构,每一处转折点,都对应历史上一次大规模集体共情事件:

-2043年东京湾隧道工人集体苏醒旧忆;

-2055年非洲饥荒中母亲用最后力气讲述家族史诗;

-2068年火星移民潮爆发前夜,百万人同步梦见故土炊烟;

-2079年北极遗址消失瞬间的能量喷发……

这些事件从未被官方记录完整,却在共情场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它们成了指引归途的坐标。

---

三个月后,联合国残余议会(现称“口述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是否派遣远征队前往X-9b。

反对者认为,那颗行星距离太远,现有技术无法支撑单程航行;且胚胎生命体身份不明,贸然接触可能引发不可控后果。“我们不能再重复星痕之门的悲剧。”一位老学者沉声道,“当年陈默带队北上,十三人一去不返。现在若再派船,谁来承担这份代价?”

支持者则指着记忆导航线的影像怒吼:“这不是探索!这是回家!你们没看到吗?那个孩子……她是从小女孩长大的!她带着我们的记忆回来接我们了!”

争论持续七日未果。

第八天清晨,一艘未经登记的私人飞船悄然升空。它没有搭载任何政府代表,也没有配备战斗系统或科研设备。船上只有十二人??全是自闭症患者、失语症康复者、临终关怀护士、战地记者遗孤、以及一位年过百岁的拾忆者老兵。他们的飞船名为“引路者号”,动力来源竟是从全球收集而来的十万段真实故事录音,经忆能转化后驱动引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