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工党上台,到那时候,英共的生存可能更加困难。
因为,对待左翼最狠的,往往就是这种不同方针的左翼,特别是改良主义派系和暴力革命派系,那是水火不容的。
只不过,玛利亚又考虑到了另外一点,如果工党真的可以把丘吉尔给搞下去,那么,对于英国殖民地的解放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玛利亚看不爽丘吉尔,对他是百分百的不喜欢。
然而不爽归不爽,丘吉尔还是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
丘吉尔是绝对的殖民主义者,他会咬着自己的殖民地而不松口。
相对而言,工党对于殖民主义则有着一条灵活的道德底线。
只要有利,他们就可以反殖民。
但反归反,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即使放到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玛利亚也依旧觉得,英国工党很拉胯。
例如在反殖民方面,二战后工党执政艾德礼内阁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太积极的的进行‘去殖民化’的政策。
可以说,在关于殖民问题上,工党和保守党基本没有根本性矛盾,只是区别于双方的政策细节问题。
这就使得,工党并没有完成他们所认为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正所谓左人互开,在玛利亚心里,她早就把工党给开出左籍,她认为,工党就是另外一个保守党。
可蚊子小也是肉,身为保守党的对面,拉扯一下工党,能给保守党不少压力。
更何况,丘吉尔与罗斯福的利益关系,那叫一个稳固。
即使在未来,罗斯福真的要病逝,其继任者也必然会维持与英国的关系。
就在玛利亚还在琢磨着工党、保守党和丘吉尔之间,哪一方对苏联和世界革命有利时,一个念头立马从她脑海中浮现而出。
为什么要考虑这么多呢?苏联的实力压根不虚英国,即使美国来了,以现在的苏联整体实力,也是完全足够的。
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考虑那么多了。
这就像是,任凭你招式再多,也抵不住我一拳的威力。
想通之后,玛利亚便转变想法,从‘如何有利于世界革命’,转为‘如何有利于英共’。
可无论怎么去分析,玛利亚都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
毕竟,就以英国现在的环境来看,英共压根就没有崛起的机会。
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他们都不会允许英共崛起,因为他们之间就有了一套游戏规则,而英共要想上台,就必须破坏游戏规则。
除非,英共也走向改良主义。
回想起原时空中的英共,就是因为各种内部分裂,再加上苏联入侵了捷克和阿富汗,最终使得英共陷入绝望。
逐渐地,以g。麦克伦南为首,英共开始走向和平过渡,并在1990年,抛弃了弗拉基米尔主义思想。
如今的苏联自然不会犯原来的错误,但如何扶持英共,玛利亚实在是没什么头绪。
英国可不是昔日的魏玛共和国,那是一个完整的,还存在着强大军事力量的英国。
毕竟,德国战役的规模再怎么大,也没有原时空中的二战那么大,伦敦也没有受到任何空袭。
依旧掌握着军事力量的英国,绝不可能在这方面,跟魏玛共和国那样妥协。
左思右想过后,玛利亚决定从那三万战俘入手。
就在玛利亚还在苦思冥想之时,玛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正一头扎在软熟的枕头上。
她整一张脸都埋了进去,脑海中,全都今天所看到的事情。
追偶像的心,变得复杂万分。